青春风采

[“悦读青春”征文选稿]饭后钟的启示

时间:2016-06-12 作者:朱汉华 编辑:刘丰

  ——读《题木兰院二首》有感

读书可以使人明智,更可以让人的思想无限广袤起来。王羲之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诚然,览古可以通今,若能与时俱进的看古人的文章、故事,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在失意时,是带着怜悯的慰藉来得真诚,还是带着鞭策的奚落来得实在?这取决于个人,现在的人常说,不作不会死。就是这个道理。《禅的故事》里说,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宗圆怕辛苦,欲归。道谦说除了五件事,其他事均可代劳。宗圆问哪五件事?答:穿衣、吃饭、拉屎、撒尿、走路。宗圆于是大悟。人在遇到磨难和挫折时,若能忍辱而不为偷生,知耻而致力奋进,那也是可传诵的。

五代王定保撰《唐摭言七·起自寒苦》记载,王播少时孤贫,就食于木兰院,随僧众听钟声就餐。久而久之,寺僧厌怠。一日,众僧故意开饭后才敲钟,待王播赶到时,僧众已经吃完了。这件事使王播感到非常难堪,于是他在寺壁题了两句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题罢拂袖而去。二十年后,王播位居淮南节度使之高位。当他重访扬州木兰院时,看到当年所题旧诗居然被和尚用碧纱精心地笼罩,不禁触动前情,于是挥毫续完前诗,又新作一绝,这就是《全唐诗》所载王播《题木兰院二首》:

“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大多数人从故事中看到的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唯苏轼不以为然,他在《石塔寺》中写道:

饥眼眩东西,诗肠忘早晏。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莞。何为二十年,记忆作此讪。斋厨养若人,无益只遗患。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

苏轼认为,王播不应该对和尚有意见,反应该感谢和尚。因为木兰院的和尚独具慧眼,对王播有漂母救韩信一样的的恩情。虽然一个是给饭吃,一个是不给饭吃,但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在这里不排除苏轼有给和尚洗白的嫌疑。但和尚纵然有不是,事过二十年,王播也确实无需借诗讽刺。比较而言,传说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让他受胯下之辱的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没想到韩信却善待对屠夫,并封他为护军卫,他对屠夫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

且不评说王、韩二人孰是孰非。从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别人的讽刺和羞辱在内心强大的人面前,也可以变成一种力量。我无需再说出司马迁、勾践等人的故事来印证这样的道理。那已成滥觞。

所谓知耻而后勇。指的是一种在遭受磨难与打击后,在困境面前,毫不气馁、决不后退、决不自暴自弃,而是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

耻辱对人来说往往是一把双刃剑,你是在羞辱中沉沦,还是在羞辱中重生?有的人在耻辱面前练就了一副厚脸皮,破罐子破摔。别人说他工作没干好,他不想着怎么去提高,反倒理所当然的说,我是不行,你行你来呀。有的人在羞辱面前倍感尴尬,得了时下流行的尴尬症,但有病不医,就那么时不时的尴尬下去。更有的人在羞辱中一蹶不振,从此失去工作、生活的信心,潦倒不堪的蜷缩在一个角落,落寞度日。这都是不可取的。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也可用在这些人身上。别人的苛责讥讽既是阻碍自己的障碍,也是一个涅槃重生的机遇。不妨学吴下阿蒙,士别三日,让人刮目相看。人生本就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多数人选择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混日子。在这样的情形下,若是收到了外界的耻笑和恶意,你会怎么选择呢?

似乎在知耻后,人们才有卧薪尝胆的决心和勇气,否则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固步自封,只能是愈发失败。所以人们不该记恨常为他们敲饭后钟的人,反倒要把它当成炼磨宝剑的石砺、催生梅花的寒气。我也偶尔受他人的讥讽,虽无王播的大才,我也愿意努力改变别人对我的看法。读完故事,在书的空白处,我写下了下面的文字以明志:

笑对唾面雨,巧借逆帆风。

甘为马前卒,乐闻饭后钟。

只求勤补拙,但铭志于胸。

天酬苦心者,事异古今同。

    看王播的故事和诗词,似乎是和他进行了一场横绝时空的对话,和他同走了一段心路历程。这就是书的妙处。我该继续这样读下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