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纵横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井冈精神(四)

来源:河道勘测中心 时间:2018-09-18 作者:曹晓桢 编辑:刘丰

    攀上黄洋界,登上八角楼,重走挑粮路


    9月17日一大早,学员们便乘车前往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进行“依靠群众求胜利”的现场教学。“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8年8月,面对敌人四个团的兵力,不足一个营的守山红军,团结群众,利用山险,布置竹钉,构筑工事,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会剿。

     随后,学员们前往茅坪八角楼,参加题为“实事求是闯新路“的现场教学。八角楼位于茅坪村谢氏慎公祠,是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因装饰着八角天窗而得名。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主席在八角楼的灯光下,写就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当天上午,学员们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虽说只有3.1公里,但是道路崎岖,山高路险。学员们试着挑起40斤重的粮食担子,顿时肩头一沉,走几步便气喘吁吁,倍感当时运粮红军的不易。当年朱德军长坚持亲自挑粮,留下了“朱德的扁担”的美谈。当年,红军肩挑背驮,将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解决了给养问题,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高风亮节,树立了先锋模范榜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