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翻阅古典文学,宋人魏泰《东轩笔录》中记载的一则“烧船称钉”的故事颇抓眼球,笔者一口气连读了两遍才觉过瘾。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叫许元的人,当了发运判官(监管水运造船工作的官员),他审核前任留下的旧账,发现制造官船的用钉申报有猫腻,具体负责造船的官员从中捞取油水。许元为国库财富流失深感痛心,同时又对贪官巧取豪夺深恶痛绝,因此决定查清真相,严惩为非作歹的硕鼠。可是钉子已敲进木船里,无法点数取证,怎么办?许元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锦囊妙计——他亲临造船工地,下令拖出一艘造好的新船,当众付之一炬,然后命人从灰烬中捡出钉子来过秤,结果这艘官船的铁钉用量仅为申报量的1/10。真相大白以后,许元依法严惩了弄虚作假者,并依称钉所取数据确定以后造船用钉的参照标准,从而杜绝了官船制造业中存在已久的弄虚作假行径。
真是好一个“烧船称钉”!许元烧船是为取得铁钉重新过秤,我们且不说在当时条件下他想出这个主意有多高明,单说这个“烧船称钉”折射出来的三个“铁”便足以让人们为之喝彩叫好。
哪三个“铁”呢?
一曰决心之“铁”。许元发现造船官申报铁钉有诈,有人从中捞取国库油水,决心惩治贪官。他不惜将已经造成的新船付之一炬,这本来就是冒险之举,试想他新官上任,基础不牢,搞不好自己的乌纱帽也保不住,但是他坚信自己的判断,甘冒风险以非常手段换取真相,坚决消灭贪腐,其决心之“铁”,令人叹服。
二曰取证之“铁”。治贪也好,打假也罢,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行。许元以烧船取钉过秤的办法来求得真实的用钉量,真可谓事实面前,铁证如山。如此手段,令贪腐之人立马哑口无言,磕头认罪。用一句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反腐成本虽然高了些,但最终换得铁证在握,彻底消灭了隐藏甚深、祸害甚久的贪腐行为,比起成本,受益更大。可见用铁腕治贪,何愁贪腐不治呢?
三曰“补牢”之“铁”。许元烧船称钉不仅一举揭开了造船官员造假敛财的底细,更为可贵的是,他在惩贪之后未忘“补牢”——以烧船称钉取得的真实用钉量作为今后制造官船的用钉申报量,从而堵塞了弄虚作假的漏洞。这正与“亡羊补牢”的古训相吻合,可谓高瞻远瞩标本兼治。联系现实,许元的治腐思路与我们当前在反腐败斗争中坚持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不乏相似之处。
铁腕反腐、重典治贪是历史经验,也是现实教训。许元烧船称钉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必须用铁腕、使重拳,烧毁一条船还可以再造,如果硕鼠不除,极有可能将来一条船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