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水文

【青说水文】江畔逐日:水文新人的朝霞与夕照

来源:河道勘测中心 时间:2025-09-12 作者:周陈源 编辑:杨丹

编者按:近日,2025年10名新入职的职上岗已逾一个月,经历着人生新旅程的淬炼,他们也在悄悄发生着蜕变。从今日起,将陆续推出2025年度“青说水文”,走进新青年、倾听新水文人的内心世界……

晨光初露时,江面的薄雾尚未散尽,我们已行走在江堤上。

八月的长江泛起粼粼金斑,朝阳从水天相接处缓缓升起,将我们的影子拉得修长。这是我入职河勘中心的第一个月,却已然跟随这支队伍走过了数百公里的江岸线。这轮江日的朝升暮落,见证着我从青涩到逐渐熟悉工作的过程,也让我读懂了一群如太阳般散发光热的水文人。

朝阳下的出征,总是充满生机与希望。初入部门,我们新职工便被制定了系统的培训计划,毛主任、陆主任也为我们开设专项技术培训,从理论推导到实操演示,一步步拆解复杂流程,录制视频供我们课后反复回顾、消化理解。凌主任在外业实践中更是“边走边教”,遇到什么测流场景、碰到什么设备状况,就随时停下来,及时为我们延伸讲解相关的水文知识和应对技巧。各位前辈从不局限于简单交代操作流程,而是从水文原理讲起,细致剖析每一个数据背后的水文规律。从ADCP测流原理和规范,到各类软硬件的操作步骤;从设备组装、参数设置的一步步示范,到数据后处理中的细节要点——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反复讲解,直到我们每个人都真正掌握。

这样的场景在这一个月里屡见不鲜。无论是资深的老工程师,还是年轻的同事,都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他们对专业精神的执着,恰似朝阳一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也让那拂过江风的知识,汇聚成流、浸润心间;他们话语质朴,却如光透晨雾,照亮我初涉行业时的迷茫,有些光芒并不夺目,却足以指引方向。这些老水文人,多像清晨的太阳,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默默映照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的征途。

当烈日升至中天,江面波光粼粼,正是中青年骨干们展现担当的时刻。在陡峭河岸上扛着水准仪一步步踏勘布设的坚持,在颠簸的测船上保持仪器稳定的专注——这些画面,如正午阳光般炽热而充满力量。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水文人,也有一批迅速成长的年轻同事。无人抱怨汗水浸透衣衫的黏腻,也无人退却热浪灼人时的艰辛;面对突发任务,众人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迅速投入工作。他们不仅承前启后,传承着老一辈的严谨与传统,更不断开拓新技术的应用。在工作间隙,甚至是在出差的途中,他们也会自发敲代码写程序,那些迸发的灵感,悄然化作提升效率的工具,让古老的水文事业与当代技术无声融合。

出差第10天,我终于独立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测流任务。当汗水顺着额角滴入长江的那个瞬间,我仿佛感受到了与这条母亲河最直接、最真实的连接。这群中坚力量正如日中之阳,以最饱满的能量推动着水文事业向前。

最美莫过于夕阳西下的归程。江水被晚霞染成暖金色,完成了一天的勘测任务,身体虽疲惫,内心却格外踏实。大家常常聚在一起,分享当天的工作趣事,在轻松的氛围中探讨遇到的问题、优化流程的灵感。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许多潜在风险被提前识别,创新的思路也随之迸发。他们像极了傍晚的太阳,在收敛光芒的同时绘出漫天绚丽的云霞,沉稳而不失创造力。安全生产的细节也像是一种于夕阳余温中传递的、无声却有力的守护,贯穿于我们工作的每一个角落。

从入职之初系统性的安全培训,到每一次外业时的细致会议,再到实际操作中前辈们一遍又一遍“仪器再急也要稳”“救生衣一定要穿好”的叮咛嘱咐——这些看似重复的提醒,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沉淀为我们心中最坚实的底线。

一个月来,我在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江上,读懂了太阳的语言,在朝阳中学习成长,在烈日下实践锻炼,在晚霞里反思提升;我在这群如太阳般不同的同事身上,看到了水文精神的完整光谱,有朝阳的沉稳,有烈日的热情,有夕阳的创新,而所有水文人共同绘就的,是一轮永不落下的太阳——用专业与忠诚守护着长江的安澜。

当明天的太阳再次升起,我们将继续与江水同行,用青春丈量江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