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2025年10名新入职的职上岗已逾一个月,经历着人生新旅程的淬炼,他们也在悄悄发生着蜕变。从今日起,将陆续推出2025年度“青说水文”,走进新青年、倾听新水文人的内心世界……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加入下游局已满一个月。在这个月里,作为新人的我,仿佛被置身于一条奔腾不息的知识长河之中。在前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从对河道勘测仅有一知半解的本科毕业生,逐步踏入实际工作岗位,逐渐蜕变为能够初步领悟这份工作意义与价值的“水文新兵”。
初至河道勘测中心,眼前展开的是一片未曾涉足的职场天地,那份夹杂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中。然而,在度过第一个短暂的周末之后,我迅速投身于扬中环岛的勘测任务中,这让我既感到兴奋又难免紧张。——兴奋的是能够第一时间深入一线,紧张的是,担心自己有限的知识储备难以应对实际工作的挑战。
扬中环岛之行是我水文生涯的“第一课”,我跟随着经验丰富的刘轩师傅学习扶水尺、看水位,这项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工作,在刘师傅的耐心讲解下,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位置安置地钉、摆设水尺,如何利用水准仪准确读取刻度,以及如何记录和处理数据。尽管经验尚浅,尚不足以承担使用水准仪的重任,但后续的水位观测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份贡献。当我在工作群中发布自己观测的水位数据时,心中涌动的不仅是一份成就感,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在此次工作行程中,我还观摩了张孝首师傅实际操作多波束测流技术。站在不断调试的仪器前,随着船只在长江上持续航行,逐渐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图像,这让我深刻意识到,现代水文工作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风吹日晒”的简单劳作,而是现代高科技与传统经验完美融合的综合性学科。
刚刚结束扬中环岛任务回到单位,还未来得及细细消化所学知识,汛期河演的任务便接踵而至。我登上了水文216船,又开始了一段学习之旅。
在船上,我与丁劳武师傅一同行动。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在酒店里,丁师傅都表现得极为热心且健谈,向我们传授了大量宝贵经验。他亲自指导我进行取水和取沙作业,强调“平衡”二字至关重要。这不仅指在摇晃的船上保持身体平衡,更包括在接水过程中确保盆的平稳。丁师傅还分享道,过去没有机械辅助提升下沉的铅鱼,每次都需要依靠人力抬升。若取水时溢出过多,便需耗时耗力重新操作。因此,我们更应重视每一次取水,绝不可掉以轻心。
一个月的实践经历,也让我对水文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河道勘测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一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的科学。它要求我们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熟练掌握现代仪器设备,又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水利人的优良传统;既要精细操作获取准确数据,又要宏观思考把握河流整体演变趋势。
回顾这一个月的点滴成长,我从一个对实际水文工作几乎一无所知的毕业生,到能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入门者,每一步进步都凝聚着领导和同事们的无私帮助。刘师傅的耐心指导、张师傅的技能展示、丁师傅的经验传授,以及勘测中心其他同事在日常工作中的支持,都让我在这个集体中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
江河万里,始于足下。这一个月的经历只是我水文生涯的起点,前方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多的知识要学。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虚心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事们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水文工作者,为长江治理与保护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