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水文

【部门一把手谈安全】筑牢水文安全防线 扛起生命至上责任

来源:南京分局 时间:2025-06-16 作者:丁院锋 编辑:杨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命重于泰山,务必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作为水文工作者,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数据精度,更是江河安澜背后的万家灯火。

作为南京分局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涵盖工作全领域,主要涉及车辆(单位车辆及租用车辆)、船舶(测船、趸船、租用船舶)、项目作业中的人员安全及仪器设备安全、日常安全生产、码头管理、自记台观测路管理等方面。

现就如何将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两个至上”理念贯穿水文监测全链条,谈五点实践思考。

一、提高政治站位:拧紧水文安全的“思想阀门”

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安全生产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国之大者”,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要筑牢安全生产思想防线,将总书记反复叮嘱的安全生产要求抓紧、抓实、抓在平时,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将各类风险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树牢安全意识、压实安全责任、守牢安全底线,真正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到水文实际工作中。

二、“六项机制”落地:构建责任清晰、动态管控的治理体系

水文部门作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耳目尖兵”,在支撑科学防汛、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作用不可替代。我们必须纠正“重业务轻安全”的倾向,破除“水文行业风险低”的麻痹认知,聚焦水文工作重要环节、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强化风险管控。

1. 责任清单具体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到人

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岗、明确到人,健全安全风险告知、现场作业交底确认等制度,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安全生产、人人提升安全素质、人人推进安全发展”的生动局面。

在船舶、车辆及仪器运维管理中,我们采取以下举措:

船舶管理:实行“船长、安全员、负责人”三级签字制度,船舶开航前,由船长、轮机长、测验负责人及测验安全员组成的安全检查小组,对船舶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并签字确认后方可出航作业。

车辆管理:使用前严格检查驾驶员证照合一情况、车辆维保状态、租赁公司运营资质及驾驶员精神状况,确保人、车均处于良好状态。

仪器运维:建立水文监测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维保台账,定期开展检定保养,确保仪器状态可追溯、维护责任可落实、数据质量可保障;通过分析台账数据挖掘设备故障规律,动态优化维护计划,推动水文工作标准化、信息化,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2. 风险研判动态化:精准识别隐患源头

将每月第二个周五设为“安全体检日”,针对关键区域开展重点检查;每季度对分局所有危险源进行重新研判,动态更新风险清单。重点研判办公楼消防设施、趸船锚泊系统磨损度、栈桥坡度及防滑性能、趸船底舱封闭状态、测船机舱机器运行情况、车辆轮胎磨损老化等风险点。

3.隐患排查常态化:消除隐蔽角落危险

聚焦日常工作中易被忽视的隐蔽角落,持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除洪季高洪水文测验外,分局其他风险均未达到重大风险等级。

三、底线思维实战化:打赢极端天气“防御战”

近年来,大风、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变化加剧,灾害性天气频发,给水文职工临水作业增加了难度,安全生产潜在风险隐患随之增大。针对极端天气,我们需以底线思维强化应对:

1.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特别是海事预警信息;

2. 根据天气预警提前做好自我防护准备;

3. 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如模拟雷电天气下船舶紧急靠泊、落水人员搜救、超标洪水应对、消防处置等实战化演练。

四、教育培训靶向化:锻造水文安全“铁军”

坚持分层分类施教,提升全员安全素养:

新职工:开展安全实训课程,重点培训救生衣正确穿戴、野外防蛇咬等基础技能;

老职工:组织部门内安全经验交流活动,由经验丰富的老职工分享工作中碰到的危险以及如何安全化解的经验。家属联动:举办“家属安全开放日”,让职工亲属直观了解水文工作风险,强化日常安全提醒;

日常强化:落实每日日常检查及外业作业安全交底制度,时刻绷紧安全之弦。

五、强化监管,筑牢安全防线

安全生产监管要紧扣‘常’‘长’二字,常敲“警示钟”、常念“紧箍咒”、常打“预防针”,以常态化、长效化监管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综合运用日常检查、专项抽查、综合督查等方式,杜绝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检查,将安全监管落实到具体岗位,把安全责任明确到每位人员。

水文安全生产绝非选择题,而是必须答好的必答题。让我们以“用显微镜查隐患,用放大镜看问题”的严谨态度,将“发展要安全”刻在测流标杆上、写在水位自记纸上,为新时代水文现代化筑牢坚实的生命防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