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水文

【表先进 树典型】认真履职 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来源:技术管理室 时间:2023-02-20 作者:技术管理室 编辑:杨丹


编者按:2月16日,长江委水文局下游局2023年工作会议在宁召开,本次会议对下游局2022年工作任务进行了系统、深刻地回顾,对2023年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规划部署。会上,表彰了2022年先进单位(部门)和个人,2个先进单位(部门)和职工分别作交流发言。


2022年,技术管理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二十大精神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努力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在下游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下,技术室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任务和绩效目标。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感悟颇深,总结如下:

一、分工明确,检查督促是关键

2022年技术管理室共有职工7人,5名党员,1名民主人士,平均年龄46岁,人员结构老化。技术管理室承担着下游局水文、河道和水环境的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科技管理、水雨情报汛设备的维护及仪器管理等业务。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和绩效目标,年初就把任务目标分解到每位职工,并向职工认真宣贯了部门绩效考核办法,要求职工严格按照绩效考核目标进行工作安排。年中,对职工进行不定期的督促提醒,检查分配承担的工作是否正常开展、完成,如遇到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完成的,就让其他职工替代完成。通过让职工知晓工作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以及痕迹材料保留等要求,确保工作任务及目标能按时间节点完成。

二、 认真履职,业务素质是关键

要完成下达的任务和绩效目标光靠热情是不够的,需要有专业的业务知识支撑。技术管理室全体职工都能按照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务。

桂志成副主任全面负责河道项目的设计、检查及验收工作,在室内检查验收进度来得及的前提下尽量到现场进行质检,全年共现场质检的项目达40段次,实现了水文局下达项目均做到现场质检的要求。对于内业检查验收,2022年所有项目均按照分类检查,基本做到了交进的项目资料能迅速安排相应的质检员进行检查,并能按照进度完成。虽然相对其他勘测局,我局水文测站较少,但目前水文测验质检人员的陈健健能够经常与测站沟通,并现场检查、指导,督促测站递交月报资料,提出存在问题和整改意见。水文测验成果只有通过按部就班检查、整改、验证这样的循环流程管理,才有下游局每年水文测验成果质量全部达到优等的成绩。王悦和周绍阳从工作的安排上具体承担了下游局的水质管理、仪器管理、项目报奖、资质复审换证以及协(学)会联系等工作,如遇到临时检查、河道项目缺人等时,还要随时抽调参加。可以说,技术管理室全体职工一直兢兢业业、从无怨言、认真履职,最终圆满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任务。

三、做好服务,解决问题是关键

技术服务,就是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和需求。技术管理室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技术管理室党支部认真履行“三个坚持支部工作法”:一是坚持党支部政治生活制度;二是坚持以服务为己任,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三是坚持以生产需求为出发点,着力推进科研创新。

2022年,在仪器管理方面积极为生产部门服务,为生产部门送检仪器(113台)、送修设备6台、自行维修ADCP8台。并从工作实际出发,比测引进了内置可充电池一体化雷达式水位计用于河道勘测及水文站低水水位数据的收集,简易安装就可进行水位仪的布设,并可通过手机APP进行现场设置及数据的查询等工作,原始数据上传到网信中心,这样既方便了勘测人员及时了解水位的变化,还可异地掌控水位设备的运行情况。

2022年9月,出现了低、枯水位,为了确保下游局各测站水位的观测能够正常运行,我们及时为测站配备了雷达式水位计用于低枯水位的观测,确保了枯水期的水位观测。

虽然大通站和南京站在线测流系统代表流速都是采用2个垂线和1个水平方式安装,但南京站受感潮后断面会有负流,而大通站则不会出现,所以在设备的配备上大通站就可以不安装GNSS罗经。针对以上特性,我们采购了百元的GNSS模块替换罗经设备用于其他生产部门,并召集技术管理室和南京分局4位同志自己动手集成了6套传输设备,既让他们熟悉了设备的结构及性能,还节约了成本开支,目前设备已安装运行,并收集数据。此外,在韦立新局长的提议下,根据下游局水文监测提升要求及泥沙特性,技术室先后研发了红外光学在线测沙系统及自容式在线测沙仪等设备,4套在线测沙系统先后在南京及大通水文站开展了安装测试,目前在比测中。研发的自容式测沙仪也经过深水测试,最大水深可达40m,可通过手机APP蓝牙进行各项参数设置,并可实现每秒一次入水深、水温、浊度值等数值记录,2023年将对该设备进行现场测试,开展不同水层含沙量等水文数据的快速监测比测。

河道方面3位质检员均能主动为勘测中心的青年职工讲解资料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提高青年职工的业务水平。

四、团结合作,沟通交流是关键

无论是水文测报、河道勘测,还是水环境监测,都不是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各部门团结合作。每个部门都有很多的具体工作和自己的侧重点,但要想把合作这项工作做好,就需要沟通,通过共同磋商,有效地解决问题。

针对“一站一策”创新成果总结推广专项工作,技术管理室及时组织分局测站及相关部门进行项目的申报,按计划开展培训、检查与督促,最终完成了3个发明专利申报、1项技术标准类、1本专著、3篇论文(待刊2篇)、2个软著、1个应用推广等工作。为了技术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下游局水雨情报汛系统及在线系统的工作正常开展,我们克服疫情,先后2次采取了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培训,并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方式,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长江百年水文站史册》三个站的编写交给技术管理室来组织后,及时编写了大纲,与测站沟通确定了具体的编写人员,组织专题会议召集相关编写人员对大纲进行宣贯和指导,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初审及提交。又如勘测中心临时需要实时了解现场水位信息的水位计和风速风向仪,我们及时采购相关RTU及水位传感器设备进行集成,及时更改RTU采集软件后开展测试,在项目开展前就交付给项目组使用。

2022年已经过去,非常感谢局领导对我们部门工作的关心,使我们工作能顺利的开展,你们的建议也推动我们的工作更加出色。非常感谢我们部门的每位职工,感谢他们认真履职,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按计划完成。还要感谢其他部门领导及同志们,感谢你们对我们技术管理室工作的认同,你们的认同才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

以上是2022年工作的感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认真履职,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做好技术指导和检查督促等技术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也希望大家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们的期待和把工作做的更好的动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