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水文

【回眸展望 砥砺前行】立足基层水文,赓续前行开新局

来源:下游局 时间:2022-01-29 作者:南京分局 编辑:刘丰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南京分局严格按照长江委水文局各项重点工作督办事项、“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工作安排要求,以及《水文下游局2021年生产(科研)任务计划、各单位主要工作任务及质量管理目标》,认真做好分局各项工作,现将分局全年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2022年工作要点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1)认真传达贯彻执行上级及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认真做好防汛测报工作。年初,水文下游局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21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水文分局、水文(位)站和相关部门应认真对照规范、规定进行汛前准备。针对长江下游洪水的特性,立足防大汛、抗大洪,分局元旦后开始抓紧落实2021年汛前准备工作,针对测验河段和分局下辖各测站特性,结合上一年度汛前准备和防汛测报的存在问题,根据水文局制定的《水文测验仪器设备设施检查制度》,于4月上旬基本完成了南京分局下辖各站仪器设备检查、率定、消防、高洪演习等汛前准备工作。4月22日~23日水文局总工陈松生率汛检组对南京分局汛前准备工作进行了检查,肯定了分局各项汛前准备工作。检查后南京分局高度重视存在问题并指派专人对汛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整改,并于5月初全面完成整改。

image001_副本.jpg

GNSS稳定性试验

image003_副本.jpg

水准测量

(2)严格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成水文测报任务。高洪测报任务圆满完成:2021年南京分局总体水势变化平稳,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期间受上游来水影响,南京分局所属各站水位出现一次较大洪水过程。南京水文实验站5月28日上午10时实时水位8.77m(吴淞基面,下同),突破警戒水位8.70m;于29日出现该次洪峰水位8.80m后,水位呈缓慢下落趋势,至6月中旬水位恢复平稳态势。本次洪水过程南京水文实验站布置了一次全潮水文测验,实测最大流量为62600 m³/s,相应水位8.03m,该流量亦为全年最大实测流量。南京水文实验站全年最高水位则出现在7月28日,为8.99m。在5月28日大通水文站的水位是13.36m,达到年最高水位,但含沙量不大,颗粒级配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导致测验布置不够太好---都是特殊水情造成的。今年的含沙量最高是在9月3日的0.261Kg/m³,但在7月25日有个0.212 Kg/m³次峰,二次沙峰均有测次控制。大通站全年最高水位出现在5月28日,为13.36m,最大流量出现在5月29日,为61000 m³/s。

2021年全年,南京水文实验站外业完成流量测验123次(含90次全潮测次),输沙36次,大断面12次,颗分12次,床沙12次,全潮水文测验3次,完成滁河报汛系统5站水位和4站降水仪器维护及水位、雨量月报处理工作。大通站流量测次41次、含沙量15次、悬移质颗分15次、底质12次、大断面2次;完成大通、安庆2站水位和降水、蒸发仪器维护工作。

(3)加强测站水文资料成果质量控制,根据水文局对水文资料整编日清月结、逐月整编的时效性要求,在每月10号以前均完成测站的月整编资料上传工作,加强质量体系在本部门运行的宣贯,严格按体系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要求进行成果质量的过程控制,每月由主任工程师负责组织内业骨干对水文资料检查,并填写《水文测验产品检查记录表》,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整改。

(4)完成在线测流系统、水位自记、雨量自记、蒸发场的监测与维护工作,测站安排专人通过手机或电脑每天多段次监测各设备的运行情况,当出现故障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修复,确保了各仪器的正常运行。针对在线测流系统3#浮标今年屡次被撞问题,分局积极同航道部门沟通协调,查找原因,并在浮标船上加装太阳能LED灯,提高浮标船亮度。自装灯至今,浮标船未被再撞。同时,在水文趸船顶部,安装视频监控,以便再被撞收集证据,查找肇事者索赔。

image005_副本.jpg

浮标监控

(5)各站对RTU均进行了升级换代,并增设了北斗通信系统。完成4个水位站基本点、校核点的三等水准测量,明年正式启用,目前仪器设备运行正常。但四号码头站视频监控系统设备损坏,待供应商交接验收是更换新设备;江口站竖井倾斜,待水位最低时由建设方派人来维修。

image009_副本.jpg

设备升级

(6)推进南京站、大通站标准化、示范站建设。南京分局的在线测流系统以及智慧平台建成以来,运行稳定,大力推动了分局的精细化管理,同时向社会公众提供水情服务。其中智慧平台计算机软件著作专利。大通站水文化馆建设已经完成,该馆通过一幅幅照片以及历史档案资料,展示了大通站的百年历史和社会变迁。

image012_副本.jpg

image014_副本.jpg

大通水文化馆

(7)水文下游局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使大通站成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这是大通站继河海大学之后,又一所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突显了大通站作为长江径流最后一个控制站的重要性。

image016_副本.jpg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实习基地揭牌

(8)基本完成了石台屋脊坡、彭溪水文站的建设、监控和运行。尤其是石台水文站的建设,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环境差。分局职工克服种种困难,用马驼材料上山,每次上山需一个多小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完成水文站基础建设和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与比测。该站还是我们没有接触过的山区小水量三角堰、触底ADCP等测流方式,需要不断学习、摸索、比测,找出相关关系。

(9)完成大通水文站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南京水文实验站党支部被水文局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毛金锋被水文局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曾瑞荣获江苏省“全省防汛抗洪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image022_副本.jpg

(10)南京分局青年职工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篇。2名青年职工在水文局“闻道杯-水文监测青年讲规范“讲座评比活动中获得好成绩。

image030_副本.png

(11)完成“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政治对标、思路对标、任务对标,推动“十四五”工作思路和规划成果形成。

(12)在做好水文测报的同时,一如既往积极参加和支援下游局经济建设。本部门独立完成安徽池州九华发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地形测量、水文测验、贵池河段凤凰洲汊道段综合治理工程地形测量及水文测验、长江干流河道河势稳定变化等监测及分析项目-九江市锁江楼至枞阳县新开沟段、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环岛水下地形监测、安庆海口长江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水文测验、南京西坝港区通用泊位一期工程原型观测及洪水影响评价、2021年长江中下游长程水道地形测量(安庆~大通河段)、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局部水下地形测量(汛后测次)、池州港江口港区四期工程局部地形测量、宁安城际铁路长江大桥桥址附近断面水下地形测量、长江下游江心洲至乌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护底带棱体(厚度3m)实施后水文泥沙测验、2021年长江下游及汉江中下游固定断面观测(太子矶~大通河段、官洲〜安庆河段南岸陆上断面、南京河段上半部分)等多个项目外业施测及内业处理工作。与其他部门合作完成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后续完善工程工可阶段原型观测(Ⅰ标段)、2021年江苏省长江干流固定断面水沙监测等项目。此外还完成了宁淮高铁跨滁河段对小头里和葛塘水文站影响评价报告和安徽省长江芜湖河段整治工程对长江芜湖水位站影响评价报告。

(11)继续加强测站精细化管理,将岗位明确到人。根据《2021年各单位(部门)主要工作任务和质量目标》,重点针对全年的各项工作进行分工和责任落实,制定南京分局2021年工作分工安排表,通过精细化管理将各测站所有工作任务分解细化,每个环节均落实到专人,各项对应的负责人、参与人员、工作内容以及完成时间进行细致分工和规定,加大水文、河道项目成果质量、设施设备维护、财务制度执行、部门安全生产管理、仓库管理、部门党建及文化建设等,明确责任到人、分工到位,充分发挥部门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通过全员参与,强化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确保测站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开展。

二、存在的难点问题:

南京水文实验站在线测流系统软、硬件需进一步完善,以确保指标流速数据采集的完整、可靠;而关于指标流速推求断面平均流速的分析工作也应进一步加强,应继续完善南京水文实验站流量整编方法,从数据库挑选出原始数据后还有大量的人工筛选判断工作,希望通过编辑软件实现自动筛选。随着三大指标流速采集时间序列的增加,BP神经网络模型输入值应考虑三大指标流速的七种组合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有效性、全面性及可信性。

目前分局各水位站的数据传输卡还有部分是以职工个人名义购买,且未纳入单位统付名单,报销比较麻烦,还会因忘记充值而导致数据中断,希望单位能把所有数据传输卡都纳入统付名单。

随着老职工的退休或即将退休,分局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南京站测船驾驶,急需引进培养年轻职工。

三、2022年工作要点:

1、圆满完成2022年防汛测报工作。
2、继续做好水文资料整编日清月结,逐月整编工作。
3、继续完成滁河报汛系统运行维护工作。
4、完成南京站在线测流系统的升级、在线测沙系统的安装调试;完成大通站在线测流及在线测沙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5、做好4个水位站的投产运行维护工作,以及石台抽水蓄能电站水文站观测工作。
6、大通站百年老站建设。
7、继续推进“社会水文”,做好对外服务项目测量工作。
8、继续加强与南京地方环保系统沟通合作,完善共建共管共享数据平台,提升分析研究和评价能力,全面贯彻落实“绿色水文”。
9、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寻求突破,升级南京站在线测流系统,完善分局智慧一体化平台,推进“智慧水文”建设。
10、强化内部管理,持续开展部门精细化管理,推进示范站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积极构建“和谐水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