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长江经济带“助推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长江”水质监测技能竞赛有感
7月5日至7月8日,我作为长江委代表队的6名选手之一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助推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长江”水质监测技能竞赛。忙忙碌碌之间,比赛已经过去半月有余,细细回味,沉淀下来的一些东西就如同最后一口咖啡,让人回味无穷。
马不停蹄 继续出发
6月12日,端午节刚刚过去,经过委内选拔赛的9人再次聚集到荆州,参加第二阶段的训练。因为最终代表队只有6个名额,此次训练的气氛更加紧张。作为围内选拔赛第6名的我也是压力山大,9个人都是高水平,差距非常小,都有参加全国大赛的实力,所以谁都不是十拿九稳。白天在实验室内,按照规范、有条不紊的练习操作;晚上在会议室中,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复习理论知识,就连仅有的休息时间,大家都是在互相出题,互相提高。
距离选拔赛2天时,我们收到了此次比赛的评分细则,我一看感觉有点懵,与日常练习的操作规范相差较大,还增加了很多考点。两天的时间,必须要熟悉新的评分准则,还得把时间控制在要求内。习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刚开始操作,许多技术要点都容易忘记,没办法,只能加大练习力度,从一天一练变为一天三练,优化流程,提高熟练度,吃饭甚至睡觉的时间都被利用了起来,一天下来人都有点站不稳。大家相互交流,吸收经验,合理优化实验操作步骤。辛勤的努力是有回报的,在选拔赛中,我已经能按照评分细则熟练地完成整个实验流程,并取得了参加全国比赛的资格。
风起云涌 勇攀高峰
7月5日,大赛正式开始,来自长江委、太湖局和长江流域11个省市13支代表队共78人参加比赛。第一项为理论考试,俗话说的好,理论决定成败,占值30%分数的理论,只要做错一个大题,基本就退出了争冠行列。本次的理论比较简单,考试中提前一小时交卷的考生不在少数,但是考完的我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简单意味着大家拉不开差距,那么后面的实际操作就容不得一点失误。我抽取考号是95号,赵博士给我起了个外号叫“黑95”,可能是因为我比较黑吧,调侃之中,我的压力也减轻了许多。接下来三项操作考试我都排在每天的最后一场,说好也不好,好的是最后一场可以收集到很多信息,开门红是徐浩同志打响的,左新宇紧随其后,出来之后他们就将总结的注意事项和我进行了分享,让我可以沉着应对,不好的那就是等待时间过长,越等越紧张,我当时就在想,还不如抽第一场。
第一项为氨氮考核,虽说有战友的经验相助,我却还是出现了失误。开始阶段有点过于关注裁判动作,每当他记点什么我就会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这或多或少打乱了我的节奏。样品絮凝操作时,由于条件掌握不当,实际水样显色出现了浑浊,我一咯噔,心想完了,水样结果分恐怕拿不到了,果不其然,水样的结果很糟糕,走出考场的我有点失落。晚上的总结会上,大家就自己的项目作了交流,提出了很多注意事项,教练们也就考试情况做了总结,提出自己的建议。
氨氮虽然考砸了,我却放松了下来,采样操作和高锰酸盐指数虽然也出现了失误,但我沉着应对,顺利完成,收官大战高锰酸盐指数完成后,考官还特地过来和我说了一句:“表现的相当不错”,大家也都聚集在出口处迎接我,那一刻,我笑得很开心,结果还未知,过程还算完美。
满载而归 收获颇丰
8日上午,所有比赛项目完成,大家都焦急的等待着结果。中午,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患得患失的思绪又涌上了心头,会不会拿奖,拿不到怎么办,拖累了大家怎么办。。。。。。
下午,大赛闭幕会召开,宣读获奖名单那一刻,我的心却平静了下来,两个月的努力奋斗,废寝忘食的练习,不可能没有回报的。前面几个名字都不是我们,我一点也没有慌张,我们团队的实力摆在这里,大话不敢说,信心还是有,最终个人第二、三、五和十二名均落入我们手中,本来没抱希望的我竟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也着实惊喜了一把。“团体奖第一名:长江水利委员会代表队…”,随着宣读人话音落下,大家笑逐颜开,团队第一,实至名归。
回首过去 心怀感恩
两个月走来,回望过去,收获很多,也心怀感激。比赛能够取得成绩得益于水文局卓越的人才培养和竞赛机制,传帮带,快速培养,在竞赛中培养人才,通过竞赛选拔优秀人才,将竞赛要求带入日常工作,日常经验帮助竞赛提升,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各级领导的重视和信任,给予我们代表长江委参赛的机会。集训期间,徐剑秋副局长多次亲临现场为我们加油打气,希望我们放下包袱,赛出风采。
个人能力再强,也需要团队的力量,我们的团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大家团结一致,精诚合作。选手中,罗姐参加过四届比赛,经验丰富,操作规范;徐浩理论扎实,过目不忘,什么问题都可以对答如流;小新实力均衡,没有短板,每一项都很强;汪汪是新晋双单项第一,实验操作如行云流水,快速优美;彭恋更不用说,两届第一,那是大魔王级别的;我没有特别突出的项目,倒是擅于调节气氛,算是团队开心果。大家在集训期间经常分享自己的心得,验证自己的想法,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提高团队的实力。教练团队为我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杨主任的有求必应,不管是练习还是生活都给我们提供了舒适的条件;李主任和周主任作为采样教练,不管日晒风吹还是雨淋,都坚持在野外现场指导我们练习;室内操作项目教练谢主任和兰主任白天作为陪练,为我们准备试剂,晚上为我们调整优化操作流程,总结需要改进之处;两位保(宝)哥则奔波在前线,考察现场,收集信息;赵博士根据我们的状态在天使和恶魔之间随意切换,张弛有度;汪处作为总教练,始终坐镇在前线,与我们共同作息,不辞辛苦,早出晚归。在比赛期间,应蒋书记提议,教练组成立了“一对一奶妈帮扶制度”,一位考生有一位教练当奶妈,负责比赛时间规划提醒,生活服务、心理辅导和比赛器具运输等等,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蒋书记也是拖着病体给我们送来了“鸡汤”,也许是把心都用在了我们身上,他才会身体不适的吧。
我要感谢下游局的领导和科室的同事们,在我参加集训比赛期间,他们多次给我鼓励加油,给我分析考点、查找资料和提供试卷,并帮忙完成了我缺席的日常工作。还有我的妻子,在我离家期间,孩子生病、岳父住院,她并没有埋怨,而是默默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为我免除了后顾之忧,让我可以专心的备战参赛,我想,这沉甸甸的奖杯也是属于他们的。
展望未来,继续前行
大赛落下帷幕,有收获,也有遗憾,不过人生本就不完美,有遗憾,就有进步的空间,就需要更加努力。通过这比赛,我也学到了很多,一是心态要好,“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把这个过程当做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经验结合,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无论结果如何,自己都会收获许多;二是保持节奏,不急不躁,将规范操作变成自己的本能,出现失误不慌张,单项考得不好不放弃,展现自己的实力和风采;三是学会总结,不论是理论还是操作,盲目背书练习效果都不好,还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错,这么做的原理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避免每次倒在同样的地方;四是团队协作,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很难折断,大家交流讨论永远比一个人埋头苦想的效率要高得多。
比赛结束,工作继续,我将带着比赛中收获的成果,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继续在建设 “四个水文”,服务“四个长江”,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