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水文

【井冈归来话感悟】瞻仰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大通水文站 时间:2018-10-09 作者:龚朝海 编辑:刘丰

上世纪30年代,浑浑蒙蒙的黑夜笼罩中原大地,黑夜之下白色恐怖蔓延,共产党人惨遭屠戮,新生的共产党危在旦夕。忽然,在井冈山亮起一点星火,明灭不定。有人以鲜血为油、生命作芯,终于使星火燃作熊熊火炬,驱散了黑夜和恐怖,让革命光辉照遍整个中国。井冈山,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圣地和摇篮,在这里,共产党扎住了根,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了共产主义革命新的道路;也是在这里,无数先烈献出宝贵生命,用鲜血染红旗帜、用血肉铸就长城,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伟大复兴作出巨大贡献。在井冈山,我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都让我感悟良多。

莲花县里,我看了一个坚定执着的灵魂——刘仁堪。井冈山第三次反“会剿”失败,让这位致力于开展地方革命活动的县委书记落入了反动派手中。共产党中的“县委书记”落网让反动派欣喜若狂,但诱降计划的失败很快让他们从狂喜堕入狂怒。在经过铁烙、火烧、灌水等酷刑而逼供无望后,敌人要斩首刘仁堪。然而,刘仁堪早看透了敌人的手段,在刑场上,他慷慨陈词怒斥国名党的卖国罪行,气的反动派头领暴跳如雷。他们用匕首割掉了他的舌头,用残忍的手段让他闭嘴。然而,刘仁堪没有屈服也没有倒下,他用脚趾沾上嘴里留下的鲜血,在站立的方桌上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随后被恼羞成怒的敌人当场处决。夕阳残照晚风阵阵,井冈山的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个坚定的汉子,记住了这个为了心中理想而献身的不屈灵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刘仁堪用鲜血写出了无声呐喊,“革命胜利万岁”的高呼穿透岁月,即便在如今,也时时响彻云霄,激励鼓舞无数后来的共产党人坚定信念,砥砺前行。

蕉林寺中,我认识了一位无私奉献的英雄——张子清。他的名字不为人熟知,历史书上对他的介绍也寥寥无几,更少有人听说过他的赫赫战功。活着时谦逊礼让,牺牲后默默无闻。但就是默默无闻的他,被革命领袖毛泽东称为“红军中的关云长”。他参加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保卫战,领导过湘赣边界游击战争,也曾是中共地方特委代理书记,能文能武气度不凡。然而天妒英才,1928年4月,在掩护朱德、陈毅队伍向井冈山转移时不幸被流弹击中脚踝,1929年5月,因伤口感染伤重不治去世。当时由于医疗条件差,只能用盐水进行简单消毒治疗,但面对红肿到小腹的伤势,他仍旧关心别人,把组织上分给他的食用和清洗伤口的盐全部奉献给了其他伤员,并带病工作,最后长眠在井冈山的土地上,年仅27岁。27岁,在和平年代,可能刚刚踏入社会,也可能流连花草,乐不思蜀,而他,却为战友献出了救命药品,为革命事业献出了青葱岁月,为心中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我很庆幸井冈山之行能够认识他,却又遗憾错过了更多向他一样的英杰:井冈山这片土地,长眠了太多连名字都被历史淹没的英雄。他们献出了宝贵的一切,才换来如今的锦绣中华,他们用鲜血与生命,燎起了革命烈火,指引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迷茫。

黄洋界,见证了一场军民血水交融的战争——黄洋界保卫战。黄洋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是井冈山的险要哨口之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928年8月,毛泽东率领部分红军去桂东迎接红四军主力,井冈山兵力空虚。敌人乘我军主力未归之际,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黄洋界保卫战由此展开。山上兵力骤减,我党成员是撤退还是据守成了问题。最后,为了来之不易的根据地和山上人民群众的安全,统一意见制定了据守的战略计划。但是,兵力太少怎么办?留守在山的党员与士兵们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共同保卫黄洋界。在山上群众的帮助下,我军连夜赶制了大量竹钉、滚木、滚石,在上山的路上设下了6道路障陷阱。战斗开始了,在陈毅安将军一炮轰中地方临时指挥所后,山上童子军摇旗呐喊、老乡点燃鞭炮,一片浩大声势将敌军吓退,为红四军主力到来争取时机,成功守住了井冈山,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战事佳话。在这场战争里,人民群众成了党的倚靠,给了党莫大的帮助。正是结合了群众力量,我们才能赢得以少胜多的黄洋界保卫战。历史也不断证明,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才是我们党能不断取得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

井冈山之行,让我看到了革命道路上的艰苦与牺牲,也看到了革命事业的壮丽伟大!前辈筚路蓝缕,我们更要砥砺前行。今天,我投身于水文事业,希望自己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先辈的事迹鞭挞自己,为水文事业舔砖加瓦,尽心尽力为党和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