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长江水文应急监测演练中,一些新型仪器设备亮相其中。这些“新板眼”在水、陆、空各显本领,为本次演练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和技术支持。
遥测无人船。本次演练中,体积较大的两款遥测无人船搭载ADCP,在口门弧形断面及溃口内进行流量测验,轻便、快捷的小型遥测无人船则用于施测水深。另据了解,在实际运用中遥测无人船还可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实现全自动多点水样采集。
测量艇。采用有人驾驶与无人操控相结合,最高巡航时速高达70公里,可同时搭载测深仪、ADCP、侧扫声纳等多种传感设备。作业距离不受通讯能力限制,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灵活、机动、安全的特点使其在浅滩、复杂航道、多渔网区、近海及大范围水域作业时“大显身手”,广泛应用于水下地形测量、水文研究等领域。
电子浮标。“滴……”的一声,应急监测人员按下电子浮标上的防水开关按钮,指示灯亮起,设备启动……电子浮标主要用于施测表面流速。漂流设备内置的RTK模块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级。
影像全站仪。集扫描、摄影测量与全站仪于一身,84倍变焦,图像分辨率达0.88毫米,600米范围3D扫描,独有的光学相机对中技术,精度高达0.5毫米。
侧扫测速雷达。用于对演练中溃口水面流速按10米间隔进行扫测。侧扫测速雷达采用非接触式雷达技术,实现对表面流场连续监测,并提供网络数据服务,通过水位、过流面积、断面表面流速比的数据交互,完成流量实时测验。据悉,采用侧扫测速雷达进行测量,传统技术难以完成的洪水携带漂浮物、浅滩过水等高难度的流量测验任务,将变的简单易行。
无人机。演练现场,搭载激光雷达系统的无人机在完成崩岸和溃口地形的扫测任务后,获得的高精度点云数据可支持高精度大比例尺测图需求。在平稳降落后,技术人员随即换装电波流速仪。无人机再次展翼,腾空飞向溃口上空施测水面表层流速。据了解,此款无人机采用多旋翼高精度定位悬停飞控系统,精度≤2米,能够实时将飞行器的多向状态信息叠加到视频信息上,从而实时掌握飞行器的状态和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