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水文、绿色水文、智慧水文、和谐水文”短短十六字,概括出了长江水文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层面上看,这是个高大上的概念;身处不同位置的人看,也会有不同的角度和想法。以下,谨以一名普通水文人的角度说说我的想法。
一、面向社会,促进事业新发展
作为水文工作者,于经济建设,我们可以通过严谨、连续、缜密的测量,为涉水工程和航运建设提供全面、可靠、完整的系列水文资料,并通过加强水文分析计算和研究论证等工作,充分发挥水文行业的公益性和基础性作用,为区域总体经济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贡献;于防汛防旱,我们可以及时有效的收集区域暴雨资料、洪峰水位流量、枯季土壤墒情等水情信息,通过比对分析得出各站点、区域、河段雨水情综合成果,为各级防汛防旱指挥部门开展防洪抗旱调度与抢险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于社会群众,我们积极加强水文信息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构建水文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利用网络及媒体手段,及时发布实时水文信息和相关预警预报信息,方便公众查询,为百姓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此外,我们得加强水文资料深加工,利用技术优势,开发各类水文信息产品,充分发挥水文资料的社会效益,满足社会公众的不同需求。
二、提高技术,水质水量双监测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水资源保护、水生态建设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刻不容缓,绿色水文应运而生。
要做好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建设,水质监测工作尤其重要。水质监测可以有效辨别水资源质量优劣,排查污染物分布状况,评估可用水量,保障各级供水安全。作为水文工作者,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提高水质监测技术水平,通过对水功能区、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江河湖库等各类区域水质指标进行定期检测,对各类水功能指标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记录,编制连续的水质情势分析报告,为地方政府和流域机构发现、治理污染源提供可靠依据,为水生态建设提供保障;水文站作为水文站网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优势,与其他测站同步监测分析,研究污染物的分布、输移、扩散和降解等规律,结合水量变化,分析水体纳污能力,加强水质综合评价,及时提供水质监测信息与分析评价结果,为防污减污和实施纳污控制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推进绿色水文,还可以着力于水资源优化配置。测站可以通过本站与上下游站水文资料对比分析得出流域水量平衡情况,利用水量平衡分析结果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数据参考,为流域制定中长期供水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提供技术支撑,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建立实施水权制度提供服务;对于厂区和企业,可以通过水平衡测试,改进生产中的节水措施,提高生产用水效率。
三、努力好学,用知识武装自己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水文行业的测量应用技术也是日新月异。记得刚加入长江水文队伍时,使用的地形勘测仪器是中海达D30和天宝R8,几年光景过去,如今水下多波束和无人机测量就占了半壁江山。2017年底,我在武汉参加了几次培训,内容涉及自动蒸发站、电波流速仪,这些逐渐活跃起来的新技术新应用无不说明,智慧水文的时代来临了。
如何在新时代做一名合格的基层水文工作者?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学习掌握新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身处水文基层,我们可以利用新仪器测试工作的机会,更多更好地学习掌握新技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摸索新型仪器的其他功能和不足;平时,多参加新技术和新仪器的培训会,多作总结和对比,了解不同技术应用的优缺点;工作中,大胆使用新仪器,但同时要小心求证数据可靠性,新老结合多作分析。上级机关应该给职工创造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让不同测站、地区的测工能进行更多的交流,交换不同环境下使用新仪器的心得体验,互相求证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此外,计算机技术是联通互联网的主要工具,是新技术发展和传播的重要途径,掌握计算机技术是实现智慧水文的必要条件,水文工作者必须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才能真正发挥新技术的全部能量。
四、友善和谐,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和谐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和谐水文是水文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长江水文大家庭是一个整体,人际和谐才能致力和谐水文。在单位,上下级之间交流要平等,部门之间沟通要和谐,同事之间相处要友善,如此才能互相团结产生默契,才能齐心协力为水文事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于个人,和上级、同事要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不僭越、不推诿、不拖拉,要正确认知自己的岗位职责,了解国家与单位政策方针,提升执行力和职业素质,高效、准确、快速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上级交代的其他工作。于单位,要实现规范化管理,同时要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凝聚力。如果单位能给职工带来家一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那必然成绩斐然:归属感让职工自在放松,又勇于和乐意去承担责任,责任感让他们强大上进又勇敢自豪。单位还可以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职工的素养和信心,给单位带来蓬勃向上的朝气。
长江水文事业的发展任重道远,如今前进的道路已经明晰,就待我们携手努力,拼搏开拓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