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水文

记长程水道地形测量二三事

时间:2016-11-04 作者:曹晓桢 编辑:刘丰

长江中下游河道地形测量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自1950年以来基本按照每5年一次开展此项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基本资料系列,为长江流域防洪减灾、开发、治理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016年是长江河道基本观测年,作为水文新兵的我对于刚参加工作就能参与如此重要的项目倍感幸运。此次项目我被安排到勘测中心沙红良主任带队的测量一组,负责扬中河段的测量。项目开展以来的这段时间,我受益匪浅。

扬中河段江面宽阔,航运繁忙,给水下地形测量增加不少难度。对此,沙主任安排我师从有着“回声仪干部”之称的尹文谙师傅学习水下地形测量。尹师傅长期耕耘在生产一线,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他还有着成功的教学经验。

尹师傅耐心地跟我讲解水下测量的基本流程、仪器的操作、注意事项,以及作业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如声速测定、回声仪、GPS比测以及相关参数的设定。冒雨清理控制点上方的覆盖物。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水文下游局开通了江苏CORS实时差分系统,但是江苏CORS采用的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我局原有的WGS84-北京54转换的七参数将不再适用。为了有效使用江苏CORS,沙主任要求及时算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与WGS84-北京54坐标的转换关系。

那段时日,恰逢台风海马来袭,长江下游普降大雨。沙主任不顾风雨,与我们一起开始了C级GNSS网控制成果的寻点之旅。记得有一天清晨,我们便赶到离住处最近的新普村这个点,发现那边已经变成一片废墟,询问老乡得知那片已经拆迁,找寻无望。随后,我们便马不停蹄的过江赶往下一个点,发现大概的位置是在江阴党校,顿时感到了希望。但是找了一圈发现,此点正好在一栋楼的下方,十分郁闷。虽然接下来的几个点找到了,但是都有不同程度的掩埋,而且由于雨水较多,标志完全被雨覆盖。沙主任带领我们冒雨清理控制点上方的覆盖物。他说,干水文勘测这行,必须得有点不怕苦、不怕脏的精神啊!

通过这次测量,我有两点体会:一是要做好测量标志的保护。此次寻找C级GNSS控制点的过程略微有些曲折,不少永久性测量标志遭到不同程度的毁(损)坏。由于大多数人对测量标志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或不了解测量标志的重要作用,人为造成了部分测量标志的损坏。如项目开发建设、城镇拆迁改造、道路拓宽新建、村民建房过程中,部分测量标志被占压、毁坏。俗话说“先控制,后碎部”。控制是一切测量的基础,测量标志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我觉得应对我局辖区范围内各类各级永久性测量标志开展普查,全面掌握辖区内现存永久性测量标志状况,为测量工作提供准确的基准。二是坐标系统的统一。长期生产实践,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坐标系统,这就给成果的使用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比如有的引据点坐标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不明,与比测得到的坐标存在一定的系统偏差,这就给后续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CGCS2000作为我国新一代的国家大地坐标系,按照国务院要求,到2016年我国将完成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向CGCS2000的过渡,2018年将停止使用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因此,我觉得应该加快推进现有成果向CGCS200坐标系统的转换,这将有效地促进测绘基准数据的统一,方便管理,提高工作效。

在与前辈们的朝夕相处的这段测量时间中,感谢他们的答疑解惑,他们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认真学习,再接再厉,争取早日成长成一名合格的水文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