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俊局长《水文行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探讨(长江)》报告有感
近日,我有幸聆听了王俊局长在下游局作的题为《水文行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探讨(长江)》专题报告。报告从探索水文体制机制、推进水文测验方式方法创新、促进水文信息化新发展、拓展长江水文领域的发展方向、解决面临新常态背景下的水文问题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水文行业发展的方向型问题,开拓了思路,如春风拂过,给我们以启迪与指导。
王俊局长指出,我们要服务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大力开展水生态监测,逐步拓宽监测领域。目前我们开展的水生态监测项目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定性定量监测,着生藻类的定性定量监测,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监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数据。为调查中华鲟产卵场和栖息地,更好地保护长江中华鲟,我们完成了中华鲟环境DNA监测样本采集和监测任务。
闻后,我思之又想,目前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监测问题是新常态背景下的新问题,属于起步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扎实的基础性数据的积累,建立起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的大数据库,参照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将统计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建立起符合长江流域的生物评价模型,制定生态风险评价指数,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健康水生态系统阈值,这样只需通过对指定指标的监测,便能快捷准确的预先评价如大型工程等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生境的影响程度。另外,通过对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监测,若能制定从水生态监测方法到水生态监测评价的标准体系,便能为长江水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依据,能够提高整个长江乃至我国的生态保护水平。在监测技术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如在线监测技术,对水生动物的定位追踪等,将信息化运用到生态监测中,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监测正处于发展阶段,能够为绿色水文,生态长江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是荣幸,更是一份责任。生态系统具有动态平衡的整体性特点,从局部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新时期下绿色水文的建设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重而道远。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以新的思维方式不断探索。百花盛开的季节,春风送暖绿了长江两岸,江水蹦腾滋养着万物生长。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定能永葆长江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