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幸得闻王俊局长《水文行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探讨(长江)》一课,所感颇多。课上,王俊局长探讨了水文行业发展的诸多方向性问题,提出体制机制为主体,依托创新和信息化两翼,面向社会水文、绿色水文、智慧水文、和谐水文四个方向,并以新常态背景下的水文具体问题为抓手切入,让我们年轻人对于水文未来发展方向与思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其中“绿色水文”的理念于我而言体会更深。众所周知,环保与生态早已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饮用的每一滴清洁的水,大到亿万年进化形成的瑰丽多彩的生物种质资源库,各行各业虽百川奔腾、气象万千,但仍离不开地球这个最终生境,这个我们最后的家园。
自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聚焦于这个新而不鲜的问题,而水生态文明作为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值得我们水文人来倾注心血。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如何做好绿色水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要绿色、生态,我认为首先需要转变的是观念。过去,我们很少考虑跟环境协调同步,战胜自然的观念比尊重自然的观念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从流域尺度上研究水文与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实现流域生态平衡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途径,但仍有相当尺度的问题亟待我们研究,如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对水文系统中水质、水量、水文要素的平衡与转化过程的影响;生态系统中水质与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预测预报方法;水文水资源空间分异与生态系统对位关系等。在水文大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学科面临交流和融合,但由于其分属不同的学科领域,并未形成统一的学科体系,在学科交流上存在一定生理瓶颈,因此做好不同学科的交叉与交流是首要问题。
《周易·系辞下传》中曾言: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我们水文人的新机遇,同时也是新挑战。昨夜,我们风雨兼程,千山万水吾亦往矣!今日,我们必将继续跋涉,吾辈无惧亦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