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水文

水文下游局“宁波甬江枯季水文测验”侧记(下)

时间:2016-01-13 作者:陆如泉 编辑:刘丰

 

运筹帷幄,环环相扣,事无巨细重落实

夜测断面

每实施一次大型水文测验项目,如同进行一次大兵团作战。外业测量、水上作业,对水文下游局来说不是新鲜事,可谓“轻车熟路”。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员结构、不同的时间段,就有着不同的“排兵布阵”。

本次项目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用船多。甬江、奉化江、甬江口外海区布置18条测量船舶;二是战线长。本次全朝测验不仅有内江,还有口外海域,整个测区长达近60公里,测船的调度和配备必须要深思熟虑;三是环境复杂。作业区地处浙江省宁波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港口城市,经济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船只来往穿梭,给我们的动船测流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四是人文差异。对于外省人来说,印象中“江浙”一带都差不多,实际上,南京人跟宁波人在生活习性、语言方面差异较大,尤其是语言,船家的那些地道的宁波话,在相关事情的沟通上还是存在着困难。

面对这些特点,项目部及时召开各垂线负责人会议,围绕项目的具体实施、安全措施的落实、成果质量的把关以及工作期间与船家的沟通等等一一强调,一一落实。

到达宁波的当天,是2016年元旦。项目现场负责人、副局长王华受局长刘开平委托,代表局党委、局班子,为在元旦假日放弃休息,放弃与家人团聚,奋战他乡的全体测量人员举行了简朴而欢快的晚宴表示慰问,让全体测量人员深深感受到水文下游局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使大家对完成本次任务满怀必胜的信心。

三九寒冬,海上作业,安全问题是头等大事,项目组负责人与安全总监,对每条船的船况、救生设备、防冻防滑等进行认真检查,仔细询问,消除隐患。根据下游局外业测量用船规定与租赁船舶签合同、签订安全协议,对测量人员、船员进行安全培训。安全防范件件落实,一丝不苟。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吃住行厉行节约

装运水样

一个项目团队就是一个“单位”,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出门在外一举一动都要花钱。虽然水文下游局经济形势发展势头良好,但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不能丢,这一点在本次项目中得以充分体现。

首先是“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项目组及时了解测量人员动向,适时安排好就餐地点,一切以简便、快捷为原则,让测量人员首先吃饱,从不奢侈浪费,为全体测量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做足了后勤保障。

其次是“住”。休息好才能工作好。为便于工作联系,要使全体人员住在一起,又不能选择大型高档宾馆,这对项目组来说的确不容易。经过项目组提前调研,找到一个设备齐全、价格合理的宾馆,将近50人安排在同一宾馆内。由于测区战线长,出发时间早迟不一,为节省开支,做到能上午退房绝不拖到下午,能合并的绝不单开房间。

    再就是“行”。对于出行交通,一是安全,二是快捷。本次前往工地除了特殊工作带有仪器测具的少数人乘坐自带车辆,其他人乘高铁前往。然而元旦期间购买高铁车票非常艰难,项目组决定各自分开购买,自行解决。下了火车到工地处所还有20多公里,按照以往是租用大型客车从火车站接送,然而,经项目组考察发现,宁波站到项目住宿地有一趟公交,票价每人2元,于是决定要求大家乘公交前往住宿地。虽然花了近一小时的时间,但节约了租车的花费。

新年新气象,开局著新篇。本次的“宁波甬江枯季水文测验”项目经过全程运行,多快好省、保质保量保安全地顺利完成了,为水文下游局2016年新年开局打下了良好的铺垫。试想,水文下游局有这么一群不畏艰难、甘于奉献、作风严谨、技术熟练的干部职工,还有什么艰难的任务不能完成的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