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水文

下游局承担的三峡工程后续工作重点险工段监测续闻(六)

时间:2015-12-11 作者:龚朝海 编辑:刘丰

在寒凉的江水中测量

压芦苇开道

晚归后,继续挑灯夜战

    下游局承担的三峡工程后续工作重点险工段监测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为了保证工作进度,该局投入了更多的人力,从技术管理室、河道勘测中心、分局测站中抽调了38人,重组成5个测量小组,正奋战在安庆、黑沙洲、铜官山、南京、大通河段。

    其中,由大通水文站职工组成的测量小组,经过连续作战,已顺利完成了贵池河段固定断面测量。

    该河段地理情况复杂,23公里长的河道里浅滩密布,数洲并存,面积最大的凤仪洲临近南岸,洲长十余公里,横卧江心;长风洲面积稍小,与凤仪洲隔水相望;靠近北岸的无人洲面积不大,但岸线陡峭狭长,不时还有树木横卧水边。三洲并行,分隔成四条水道,每一水道均分布着数条固定断面,这为断面测量增添了不少工作量。由于长期冲淤,在凤仪洲与长风洲边,还形成了几个平缓的出水小沙包。身板虽小,却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大问题——水太浅,船只难以靠近岸边,小组人员只能穿下水皮裤涉水测量,直至深度能够与船只接头。

    芦苇丛依旧是陆上地形测量的老难题。有些河段芦苇过于茂盛,枝干败叶相互缠绕,小组人员几乎是扛着仪器从上面“爬”过去进行测量;有些芦苇丛表面平静却暗藏“杀机”,踏入其中,一不留神就会灌得一靴子泥巴;有些依着小树生长,推不倒,打不断,只能重新开路绕道而行。

    在接测水准时,正逢乌沙镇拉设过江电缆,江面禁止通行,小组成员只得扛着仪器脚架,从岸上步行到水尺位置完成接测,确保工作进度不被延误。

    在穿越凤仪洲芦苇丛和柳树林时,小组人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野猪。有人发现大量野猪的脚印和活动踪迹,为保证人身安全,暂时放弃了两个断面的测量计划。据洲上居民说,凤仪洲上有不下百头野猪,脾气急躁易怒,且成群活动,昼伏夜出。“昼伏夜出”,这给小组人员吃了一颗定心丸,最后5人一组“抱团”钻入芦苇丛,完成了剩余的两个固定断面的测量。

    在完成贵池河段的测量后,测量小组未作任何休整,就立即赶赴大通河段。截止1211,已完成了大通河段近一半的工作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