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地形测量
自三峡工程后续工作重点险工段监测项目实施以来,下游局各部门协调配合,合理进行人员调度,保证了项目进度稳步向前。
南京分局在确保日常工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积极参与该项目。副总工、分局局长赵洪星抽调大通水文站6名职工组成测量小组,于11月24日顺利完成了该项目铜官山河段刘家渡太阳洲以及顺安两段险工护岸监测任务。
刘家渡太阳洲段测区全长8公里,在该项目12段险工险段中距离最长,测区下游岸边多是芦苇地与泥泞的草地滩地,且周边分布着数个船厂、木材厂和货运码头。在陆上地形测量过程中,遭遇连续降雨天气,这使得本来就泥泞的滩地更加寸步难行,踏入其中,盖过膝盖,难以自拔。雨天的芦苇,叶子上挂满水珠,深入其中那更是瞬间全身湿透…项目组面对困难,没有退缩,而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比如:为避免测量队员陷入岸滩,索性借助划子,贴岸施测、穿芦苇丛时,采取在队员们的膝盖和胳膊扎塑料袋的方法,避免划伤和雨水侵湿…
期间,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迎来同期罕见洪峰,大通水文站水位涨幅快,为了保证大通站日常水文测报工作,测量组部分人员赶回测站,完成了测站水质测验和多线多点测流取沙等相关工作。
在顺安段险工护岸测量中,队员们遇到了很大困难。这一测段芦苇更为茂密,同时芦苇地里还分布着大小的水塘,并且塘中有塘,杂乱无章,如进迷宫一般。在连绵雨水的“洗礼”下,在如此复杂的地形中跋涉,实属不易。为了赶进度,测量人员披上雨衣勇往直前,踏草地,穿芦苇…
在外业测量的每天晚上,小组成员顾不上白天的疲惫,聚在一起进行内业资料整理,认真校核当天的测量资料并绘制陆上地形草图,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地形特征点,做到了当天资料当天清,确保全测区无漏测现象。
据悉,由南京分局主任工程师毛金锋带队,由九江分局职工组成的测量小组也于近日顺利完成该项目张家洲5个险工护岸、九江至湖口38个固定断面、上下三号以及马当河段固定断面监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