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昌军(右)与小组成员蔡磊商讨测量事宜
一位初出茅庐的青年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熟悉岗位、掌握业务技能、独立作业到带队完成业务项目,将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浓缩到极短的时间,使自己快速成长,完成了由“蛹”化“蝶”的过程,成为水文勘测中的佼佼者。他就是长江委水文下游局河道勘测中心青年罗昌军。
小罗的出名,是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在该局举办的结合生产实际的勘测竞赛中,他勇夺理论竞赛第一名,并带领一个高程勘测小组获得竞赛第二名。至此,他名声鹤起,让人刮目相看。
参加工作才三年,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而且,这次比赛是“真枪真刀”结合生产任务进行的,没有一点“花架子”,也就是说,没有真本领,是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高程测量,只是勘测行业中的一个项目,还有其他测量内容,比如:地形测量,断面测量,我们搞水文的还有水下地形测量,小罗的能耐究竟怎样呢?
2015年10月29日,一个阴霾雾重的早晨,笔者在镇江汽渡见到了罗昌军,他带着一个8人小组正在施测由该局承担的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固定断面测量,内容有水下、陆上地形和高程测量。
尽管天气不佳,视野不畅,但是,在现场,小罗与另一勘测人员在汽渡的西南角架设好GPS岸台后,接着带领其他6名勘测员前往“目的地”进行当天要开展测量项目。任务布置好,他穿着高统胶鞋开始了“跑”断面地形。
他所要“跑”的这段地形,是长江镇扬河段中的和畅洲,该洲不仅跨度大,而且,洲中有洲,洲中有汊,汊中有沟,沟中不是芦苇杂草就是树木滩地,地形十分复杂。但是,小罗这个组已经连续工作了半个月,任务也完成了接近一半,成果质量也经过检验,找不出“毛病”。
工作才三年,能大气早成,当然不是混出来的。
西南石油大学毕业的罗昌军,2012年应聘到长江委水文下游局河道勘测中心,与其他应聘青年一起成为河道勘测中心的勘测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小罗除了认真完成每项任务外,只要有空余时间,他就如饥似渴地学习业务技能。而且是认真地学,刻苦地钻,反复地练,用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快速地掌握水文勘测的全部技能。
蚕,由蛹化蝶靠的不仅仅是外力,重要的是内力才能突破而完成“蜕化”过程。
罗昌军成长的过程,不仅有组织的培养,重要的是他“不用扬鞭自奋蹄”,将走出“茅庐”的初始阶段描写的精彩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