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窗外,思绪也被带到一年前。下课铃响,整栋教学楼开始喧闹,大家纷纷离开教室。窗外又是晴天,虽然雾霾将天空染得有些暗黄,但校园依然是欢声笑语。北京的雨水是极少的,记忆中大学四年没怎么用过雨伞…
(一)
闹钟在耳畔准时响起,7:15宿舍水池间大家端着脸盆排着队在洗漱,厕所更是人挤人。大家个个睡眼惺忪,匆匆洗漱,匆匆收拾,匆匆奔向教室。时间也匆匆流逝,如今睡在职工宿舍,同样的上下铺、衣柜和书桌,同学换成了同事,起床不再拖沓…
抛掉了松散的意识,工作也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水文职工应该要担起的责任,办公桌上资料堆积越来越多,不再是课本加笔的课桌时光了,而变成了被外业资料填满的加班时光。
(二)
从江西到江苏,从长江到海洋,从水文测验到陆上地形。回首一年间数不清在野外踏过了多少公里,也记不清海上被海浪摇晕了多少次。只留下工作服上洗不掉的污渍和脚上感染的脚气…如此种种是大学里从未想到过的。
刮风下雨、酷热潮湿等等这些对我们这些水文勘测工作者们来说,也慢慢只是个天气气候的象征。因为即便是再恶劣的天气,需要时,我们都会准时出现在测区,我们仍会早早起床处理资料。当穿芦苇,涉沼泽,抗晕船等等成为家常便饭时,或许大家都认为我们拥有强健的体魄,丰富的野外经验,对如此工作驾轻就熟。可江上的寒风会偷偷趁你打盹时侵入身体里导致感冒,那些野外的本应让人们感觉舒适健康的草木,也会调皮的缠住你、绊倒你,偶尔还有些会调皮的与你亲密接触后让你全身过敏…
看着前辈们平时嬉笑的容颜,我能感觉到却又感受不到那背后经历过的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三)
学生到职工的转换生硬又自然,没有多少适应时间却也快速进入状态。工作中更培养出随叫随到,指哪打哪的士兵精神。虽然勘测中心频繁的外业,但也穿插些许难得的学习培训机会。每每坐在单位会议室里,看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投影课件,瞬时又有种回到校园课堂的感觉,只不过课桌变成了会议桌,同学变成了同事,老师变成了某些部门主任。不再是严苛又死板的课堂氛围,更像是互相交流,相互促进的研讨会。而我,一名新职工更是在其中受益匪浅。
当看到人事部门的同事带着新职工来部门报到,才后知后觉自己也已是师兄们说的“老杆子”了。一年时光荏苒,却也漫长。回首这一年,参加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项目,其中,翻过多少坡坎和大堤,穿过多少树林和芦苇荡,踩踏过多少滩地和沼泽,也不知道在江上、海上航行过多少海里。长袖、长裤,草帽、胶鞋、手套是我们的标配,每天踏着朝阳出征,追着夕阳回巢,晚上依旧坚持整理当日的外业资料,而洗澡和睡觉也成了我们唯一恢复调节精力的方式了。
带着简单的行李在各地奔波,面对复杂的测量环境依然前行。如今在我心中对水文两个字的认识,不再是一个职业,而是平凡又神圣的、值得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