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于优秀的论述,也是大学毕业时一位老师送我的一句话。刚听到的时候并没有完全理解,心想优秀是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评判结果,怎么会是一种习惯呢。庆幸的是当我加入长江水文大家庭,来到下游局这一个多月让我对优秀是一种习惯的说法
豁然开朗。
在这里,严谨细致、用心做事是一种习惯。在下游局新职工入职座谈会上,刘开平局长告诉我们水文工作具有艰苦、繁琐、枯燥的特点,看似简单,干出特别突出却不容易,一定要遵循规范,严谨细致。记得刚到九江实习的第二天,驻点基层的技术管理室蒋建平主任就让我们练习写阿拉伯数字0到9,刚开始我还挺诧异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学的吗,我们怎么还要专门抽出时间练习这个呢。后来听老前辈们讲,写好阿拉伯数字是从事水文工作的第一件事,写的不合格是不允许参加外业工作的。水文工作中最重要的这些一手资料是要保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供他人和后人查阅使用的,每一个数字都是十分珍贵和无法复制的,水文工作的基础和意义都体现在这一个个阿拉伯数字上。蒋主任给我们展示了许多已经退休的老前辈们记录的水文观测数据,一个个像铅印一样的数字透露着一代代水文工作者严谨细致、用心做事的习惯。我在九江的实习就从这一个个阿拉伯数字开始,坚持将严谨细致、用心做事的优秀传统慢慢渗透到自身近乎本能的习惯中。工作一个多月以来,每天都坚持抽出时间练习一页阿拉伯数字。茫茫长江,如何能保证几克重的泥沙,几毫升的水样代表着水文环境特征,严谨细致、用心做事就是最重要的前提。
在这里,吃苦耐劳、踏实工作是一种习惯。记得在九江第一次上船采水样时,天空下起了大雨,但是测流采样的时间是固定的,并不会因为天气原因推迟,分局的谢波副局长和蒋主任在风雨中站在船板上依旧完成了水样的采集。衣服湿透,脸上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谢波依然开心的讲船上的趣事给我们听,逗的我们哈哈大笑,完全忘记了雨中采样的辛苦。到湖口站时,站长带领我们参观了湖口站。在湖口站办公楼前,我想为什么会有一代代水文人能够远离城市、甘于寂寞守着这一片长江呢,敢于吃苦、踏实工作一定是其中一个原因。那天虽然淋了雨,虽然搬了水样干了体力活,但是大家吃苦耐劳、踏实工作的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
在这里,刻苦钻研、持续创新是一种习惯。入职前曾听说过事业单位的特征,稳定但固守陈旧,害怕创新。但是来到下游局我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记得第一次在水质泥沙室看到电子天平的读数直接与电脑相连,不用手动记录数据时我十分惊讶和好奇,因为自己读研期间经常使用天子天平,每次都要先将数据记录在纸上再输入电脑,不仅麻烦而且容易出错。我很快打听了这个软件,原来这就是我们下游局的前辈自己研发的,我不禁感叹下游局真是一个勇于创新的集体。后来慢慢的了解到我们已经实现了测流设施电动化,报汛自动化,办公电脑化,很多水文水质的软件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看到ADCP测流,看到水质各种大型仪器,不仅自豪感油然而生,而且更是感叹自己处于这么好的工作环境中,应该珍惜大好时机。多思考,多留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多想怎么解决问题,或许也能为单位带来一点点改变,同时自己也享受到钻研和创新的乐趣。
告别了大学生活,多了一个身份——长江水文人。很庆幸自己的职业生涯从下游局开始。入职一个多月,我了解到我们的许多工作是繁琐的,重复的。在重复的工作中坚持优秀,那日常的工作就会铸就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这些重复的行为中铸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