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水文

[传统大家谈]科学继承 创新发扬

时间:2015-07-01 作者:袁庆富 编辑:党群


        长江水文网开辟的“传统大家谈”专题,就是让我们畅谈什么是传统,尤其是什么是水文传统。谈传统的最终目的,就是科学继承,创新发扬。

        谈传统,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传统?所谓传统就是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等等。

        什么是水文传统,我个人理解应该是:水文前辈积攒下来的家业,即光阴深处的那股静气和定力,即历经淘洗留下的那套规则和标准,即万变不离其宗的“宗”,这个宗就是水文精神。正是这个宗,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身份”的认同,有了它,我们水文的特殊性才展示得淋漓尽致。正是这个宗,使我们水文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默默奉献。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这就是水文传统。

         说起我所在的水文下游局,前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1954年长江特大洪水,值守长江下游流量代表站的共产党员,在洪水淹没了水文站的一切,自己围困在一个高土堆上时,将家庭和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坚守“阵地”,在残存的大树上刻下了最高洪水位,这个数据至今仍是长江防洪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九江大堤决堤后,我们水文人不畏艰难险阻,日夜奋战在决堤口,为抗洪大军提供及时准确的水文要素。

         这两个事例是水文传统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水文勘测中,昔日,河道勘测不仅生活条件、工作环境艰苦,尤其是福利待遇十分差的条件下,河道勘测队队长当好排头兵,他们不仅技术领先,关键是在工作中,“担子”拈重的挑,哪里最艰苦,队长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需要,队长第一个冲上去。但是,对于荣誉和物质,他们却“礼让三先”,荣誉让同志们上,外业津贴与河道队员同等,没有任何特权。所谓的特权就是带领大家安全优质地完成各项任务。

         时过境迁,这些优良传统在水文下游局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得到了科学的继承和创新的发扬。比如,海上全潮测验项目进行时,为了确保海上作业安全,在全面做好安全措施的情况下,河道勘测中心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带队领导直接“入海”指挥工作,将现场“指挥部”设在测船上,与测量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这种作风一直延续,连续7年全面完成海上测验,安全无事故。

         技术创新方面,为了促进水文事业的发展,水文下游局刻苦攻关,完成了一系列水文创新和先进仪器设备的开发应用:感潮河段的在线测流、水文测站单值化测验方法、多普勒测流系统代替常规流速仪水文测验、水情自动化报汛等等。

        为了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水文下游局开发了海岛气象站的建设,潮汐水文站的建设、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等一系列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发就是继承传统,发扬光大的具体体现。

         在管理方面,水文下游局也继承了前辈留下的好传统好作风,比如机关干部职工不定期深入水文测站、勘测一线参与管理和完成业务项目,将过去那种“官兵一致、干群一致”的好作风得到延续

         水文下游局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个良好的局面,除了祖国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外,继承传统,光大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这种继承和光大,是科学的继承,创新地发扬光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