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水文

[传统大家谈]继承与发展

时间:2015-06-15 作者:殷环环 编辑:刘丰

    记得刚工作一个月的时间里,一直跟在老师傅后面看水位。刚开始觉得看水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需要在八点记录一下水位,量一下水温就可以了,还用的着学习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认识到水位是水文资料的基础和核心。自实现自动化报汛后,人工看水位简单了好多,比起以前的四段制、八段制轻松了很多。水位看似简单,但是他需要一个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去观测、去记录,这对地处偏远的测站是一个考验,对我们年轻人更是一种考验。他需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更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随着水文仪器的不断更新,仪器越来越先进,但是水文人的那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水文精神却永不退却。

依然记得天星洲测量项目,无论是老师傅还是年轻职工,一起穿越茂密的芦苇,踏过泥泞的江滩,力求数据准确无误。不怕苦、不怕累,貌似是他们的天性。其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水文精神已经刻到了他们骨子里。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上,这些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支撑着他们勇往直前,从不畏惧艰难险阻。

老方法、老仪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平。随着时代变迁,科技水平的进步,只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才能突破束缚、超越自我,才能站在时代前列。

水文行业亦是如此,从以前的浮标法测流到流速仪测流,直到现在的ADCP测流;从以前的经纬仪到现在的全站仪,甚至是R10测地形、做控制,无不体现了现在的水文测量方法手段有了很大提高。这是广大水文人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结果。

水文前辈们用智慧和汗水铺筑的水文之路,我们年轻人要勿忘历史、勿丢传统。遵循着他们的足迹,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传统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创新,为长江水文事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