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域转变凸显人文关怀
我刚工作那年,就被安排去江西吉安的一个小镇上实习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和当地人没什么交集,也难听懂他们的方言,故而总是独来独往,除非出门买菜,总不与人交流,深谙寂寞的味道。
后来改为两人驻测的时候,情况才有了好转。年长的同事唐工与我一起,在这偏远的小镇继续单调而乏味的测验生活。期间我们闲聊的时候,我便抱怨过自己前期的苦闷,认为水文工作太苦闷了。他对我说了很多,提及过他的前辈的生活。他说,更早的水文人,工作的地方,往往是穷乡僻壤,不要说在小镇上生活,就算出门买些必须的生活品,也许要爬一天的山路。有些老前辈,在休假回家的时候,能看到车站攒动的人头,都能激动半天,因为平日在测站,看到个路人都是千难万难的事。他还说,他的长辈,便曾为收集水位资料,在一座庙中蹲了大半年时间。
我听了这些,闭上了准备继续抱怨的嘴,露出羞愧之色。我很难想象那种苦行僧似的生活,但我明白它真确的存在。以至于前辈们开玩笑说,有很多年轻的小伙子因在水文站工作而找不到老婆,最后被迫辞职的事时,我也心有戚戚焉!因为从他们的眼中,我看不到玩笑的成分在,反而有一种辛酸在酝酿!
感谢我们生在这样的时代,再不用为前辈们的忧虑而忧虑。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水文人不断研究调研,水文站逐渐搬出大山幽谷,迁往经济发达的地域,偏远的地区也改为巡测或间测。于是后来者年轻的不必为工作担心个人问题,年长的不必为工作而担心子女读书问题。这些现实的问题已解决,那水文人才的引进也不再是问题了。这都是上一辈水文人用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该心存感激!
二、仪器质变反映社会进步
在去年全国基层水文站队长培训中,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多年前的一次国际水文测验技术交流会上,我国专家在介绍古洪水调查的时候,是向各地的老人了解当时的情形,他们便以“据我爷爷的爷爷说”开篇。这番言论得到的是别人的讥笑,一些国外的专家笑称,可怜我们没有那么长的历史,一切只有靠我们自己,我们是通过C12监测等等。
这件事让我深深明白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仪器技术的先进程度往往可以反映一个行业的整体水平,而对尖端科技的应用程度能判别行业发展前景的好坏。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们水文人主要是靠自己的双脚丈量大地,以至于农人看到背负笨重仪器行走田间的水文工作者,都这样教育他们的孩子:“看你不好好读书,以后只能像他们这样,做苦力!”
如今的坏境自不是那样!水位从人工观测到日记、月记,再到如今通过通讯技术自记传输;流量从过去的旋杯式流速仪、旋桨式流速仪结合经纬仪、六分仪等定位到如今的ADCP测流,卫星定位;颗粒分析从原来的粒径计到现在的激光粒度仪等等。这一切都反映了技术的进步、行业的发展,这都基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上。
以前读书的时候,我们也通过学习各色仪器的原理和应用情况,侧面了解了我们国家的水文事业发展,但那也仅仅是侧面的。只有在工作后我才能真切感受到那是多大的变革,那能节省多少时间,解放多少生产力!邓小平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便是一个明证!
我们不再是行走田间的“苦力”,作为水文人,我们该有自己的自豪,这不仅表现在我们本身的知识储备,更要反映在我们的“作战工具”上。在全国各项应急抢险活动中,我们水文人用迅捷的行动,权威的数据,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出了专业的指导意见,依靠的便是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这是我们自信的源泉,就和当兵的手握先进武器时的自信是一样的。
三、思想蜕变折射文化传承
外部环境再优越,仪器设备再先进,若人的思想僵化守旧,那一切还是空谈!还没毕业的时候,我们的指导老师就曾善意的提醒我们,工作之后,学习要主动,不能指望别人像老师一样,倾尽所有的教你们,现实是残酷的,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思想还很有市场。
我到单位之后,也有这样的担忧,问不敢问,做不敢做,做事战战兢兢,说话唯唯诺诺。但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年长的同事都能耐心的教我做资料、搞测验,唯一给我的要求就是好好把阿拉伯数字写好,并说这是水文人优良的传统。
到如今我还常常和他们聊起自己刚到单位时的顾虑,他们便和我说起他们的故事。在他们刚入单位的时候,还真有这样的情况,到单位后大半年摸不到资料室很正常的事。有人说得更诙谐,说自己的座位后便是资料柜,他是回头看一眼的胆量都没有。还好,如今这风气大不一样了,年轻人可以大展拳脚发挥自己的专长。老职工也很实在的说道:“能让年轻人早点上手,我们也乐得轻松点!何乐而不为呢?”
这种思想的蜕变,是企业文化深入人心的表现。奉献与感恩,如光与影交织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它影响着一代代水文人沿着前辈的脚步,不断拓展的水文事业,向更宽广、更光明的境界中前行!
水文事业的发展,并不代表传统水文的丢失。所谓传统,不等同于落后,它展现的是水文事业不断发展的一种轨迹。在现代化中探求测验效率,在传统里追寻水文精髓,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年轻的水文人该在传统水文的土壤中汲取养分,这样才不致让如今的成绩如空中楼阁,可远观而不能亵玩。老一辈水文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职业道德观,是我们该秉承的意志,谨以此文向传统水文致敬,向为水文事业无私奉献的老一辈水文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