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水文

[传统大家谈]不忘传统 开创未来

时间:2015-05-29 作者:章磊 编辑:刘丰

    传统,百度字典里解释为“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它通常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被继承下来,其中最稳定的因素被固定化,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对于我们水文人来说,传统就是一代代水文人艰苦奋斗、甘于寂寞、默默奉献、开拓进取,全心全意为国家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尖兵”作用,表现为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水文精神。

98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那一年,青春年少的我刚刚踏出校门来到了长江委水文下游局大通水文站,便见证了前辈们在与洪水抗争中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水文精神。工作条件艰苦,仪器设施落后,人力资源配备单一,没有自记水位计,没有现代化测船,没有GPS,没有ADCP,全站16名职工日夜坚守,24小时人工观测水位,向国家报送水情,每天测1-2次流量,不放过一个洪峰沙峰,每天清晨出航,披星返航,晚上没有丰富的娱乐活动,只有挑灯夜战,校核资料、制表绘算。喝着浑浊的长江水,吃得是粗茶淡饭,夜晚蚊虫毒蛇出没不断,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当时的老站长石照泉,70年代长江水校中专生,毕业后放弃了留机关的机会,只身来到大通站,30多年如一日,身染血吸虫病却从不影响工作,大水时正逢儿子高考的关键时刻,却无暇顾及,洪水就是命令,他始终冲锋在最前线,带领大家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水情测报任务;水位观测员吴金萍,老公在局河道队,夫妻两地分居,儿子又刚出生,没有和站领导叫苦叫怨,依然和大家一样坚守岗位,晚上孤身一人打电筒到江边看水位,雷电暴雨中观测雨量……。正是在这一个个怀着传统信念的水文前辈执着努力下最终圆满完成了98大洪水水情监测任务,为长江防汛测报工作立下了汗马之功。

今天,当我们坐在窗几明净的办公室,享受着空调的冬暖夏凉,用计算机整理着各种测量报表,不用亲临江边也能实现水位雨量的自动报汛,当年测验时的小木船也换上了专业且“高大上”的水文测船, GNSS的超精确定位,走航式ADCP快捷施测断面流量,更别说在线ADCP测流系统实时传输数据,自动化水质监测平台……

水文的现代化发展是日新月异、有目共睹的,而这些成就离不开几代水文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作为我们年青的一代,在享受前辈们努力开创成果的同时,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及美好的工作环境,要继承和弘扬水文传统,学习老一辈水文人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思想品质;学习他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风;学习他们迎战高洪时大无畏、冲在一线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测绘技能,要以水文现代化建设为动力,发扬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水文精神,秉承历史,立足本职,勤勉奋进、开拓进取,不断开创长江水文发展新未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