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水文

[传统大家谈]从长江水文核心价值观看长江水文优良传统

时间:2015-04-17 作者:陆如泉 编辑:刘丰

 

长江水文核心价值观是长江水文人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长江水文人经过几十年工作实践的结晶。情系长江、科学测报、持续创新、服务社会这四句话十六个字,高度概括了长江水文的性质、宗旨和行业特点,也体现了咱们长江水文队伍建设的鲜明特色,更是长江水文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

“情系长江”是长江水文人的情怀。

长江水文人热爱长江,以水文事业为荣,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长期以来,长江水文职工在与长江水患灾害的抗争中,在开发利用长江之水的实践中,在维护健康长江拼搏中,不忘天职,不辱使命,不畏艰险,日夜收集、监测、分析着长江水情水质。忠实履行着长江防洪减灾的耳目,长江水环境保护的卫士,长江开发治理的尖兵的神圣职责。如果对长江、对长江水文工作、对水文工作的每一个岗位没有倾注那份感情,对于当年许多工作在交通闭塞、条件艰苦、环境落后的基层站队水文人,是无法长期坚守下来的。

“情系长江”是长江水文人履行职责的思想和情感前提。长江水文站点分布在上至雪域高原,下至长江的入海口,线长面广。水文观测的特殊性决定了水文测站大多设在荒郊偏野、深山峡谷。水文职工在环境艰苦、工作辛苦和生活清苦的条件下日夜坚守,密切注视着雨情、水情、沙情和水质的变化,忠实履行着尖兵、卫士和参谋的神圣职责。这些,无论在“98长江抗洪”中,还是“08汶川抗震”中,长江水文人都用情感和忠贞来诠释着对水文事业的那份情怀。

“科学测报”是长江水文人的使命

水,是自然资源,如何认识水的特性,治理水患,利用和爱护水资源,只有客观、准确掌握好水的分布和运动规律,才能正确利用水,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和谐。由于水体的分布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水流的复杂多变与不可重复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对水的观测、认识、探索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这就需要水文工作对水的观测、记录和分析处理必需客观真实;这就需要水文工作者既要有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精神,又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精心监测,准确预报,深化分析,才能不断提升测报水平。

历年来,尤其是大汛期或大洪水期,水情测报任务重、工作量大。比如“98大洪水”期间,水文测报从每日4段次、8段次到24段次。非常紧要关头,曾经每30min一次向国家防总、长江防总报汛。流量测验从3日1次到1日1次、1日2次。江面全面禁航,唯独水文测船在与洪水拼搏。这一方面说明了水情紧急,另一方面则充分说明了水文测报的重要性。水文科学测报为水情预报部门分析水雨情变化趋势、发布准确预报提供可靠依据,也是各级防汛指挥部门防洪决策的第一手资料。那一份份资料,一组组数据,如没有长江水文人的那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长江水文人那种坚忍不拔的意志是难以获取的。

“持续创新”是长江水文人的追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长江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来说,创新既是促进水文测验变革、提升测站管理活力、推动水文事业技术进步的动力,也是提高单位技术实力、增强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只有创造性地对水文测验方式方法进行技术创新,突破旧的理念和传统水文测验模式的禁锢,才能整合出更多的资源以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和满足新的需求。

长江水文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从最初的“人拉肩扛”的测验方式到现在的全自动信息传输;由过去的流速仪加计数器的单一设备到现在的ADCP在线测流。200571日,长江水文118报汛站实现自动化报汛,率先在国内结束人工测量、电话报告水情和雨情的历史,长江水文人在水文测报工作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长江水文始终走在全国水文行业的前列,这与长江水文人持续创新分不开的。长江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成果的背后,是无数长江水文人智慧和汗水的凝结,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勇于探索,永不自满,是每一个长江水文人“持续创新”永恒的动力。

“服务社会”是长江水文人的宗旨。

水文工作是防治水旱灾害、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重要基础工作。长江水文涵盖了水文情报收集、河道勘测、水质泥沙分析、水文气象预报、水资源分析计算等多个专业,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和发展,已经成为长江流域水资源质量监测、水文气象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一支主要力量,在治江事业中充分发挥耳目、前哨、尖兵作用,为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文服务是水文事业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发展之路。无论在洪水期还是枯水期,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服务社会”是长江水文人的宗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流域经济的主导作用日益显现,长江水文事业的不断发展,长江水文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水利,服务社会,充分发挥水文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基础性公益作用是是时代的需要。长江水文的品牌效应和价值理念正不断被社会各界认可。牢固树立大水文发展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己任,立足水利,面向社会,提供全面优质服务,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长江水文人的宗旨和努力的目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