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老山行纪》 品味老山精神
时间:2012-05-14
作者:朱汉华
编辑:朱汉华
细读《老山行纪》 品味老山精神 细读《老山行纪》 品味老山精神 读王俊局长的《老山行纪》,通篇不见煽情之语,只将故事与感想娓娓道来,却也可让人荡气回肠。这是怎样一种神奇的魔力?老山这片赤土,是中华民族不服输、不畏难的具体象征,老山精神,是华夏儿女敢于承担、敢于牺牲的精神图腾,是我们信仰的源泉。不用华文艳章,不需激辞烈句,只轻唤一声祖国,便可将中华儿女心连起心。 温总理常引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对祖国的赤诚之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常想,作为中华儿女,哪怕是在最平凡的岗位,我们是否也如总理一样,用此语自勉呢?长眠老山的烈士,无一不在践行这一信念,他们是我们的楷模,是我们心灵的方向标和指路牌。 经历过多年的战事,才有如今祖国的繁荣,我们的祖国经历过太多的磨难。如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有没有好好的珍惜?每当我们为蝇头小利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每当我们为蜗角虚名而喋喋不休地抱怨的时候,真该读读这篇《老山行纪》,回想先烈为我们做出的牺牲。古人云:知足方能长乐,以自己的狭隘与老山烈士的胸襟相比,怎不让人自惭形秽。抚今而追昔,真使人唏嘘感叹。 作为长江水文人,我们确是应该自豪。长江人从来不乏英豪,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兢兢业业、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的典型,老山精神在这里得以发扬光大。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前辈同仁,我们才能把水文事业发展得蒸蒸日上,现在我们也才能在水文局“两个发展、一个建设”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终日与长江为伴,我们也该学学长江的品性。长江一如大海,能成其大,只为其不择小流,我们也该如此,要能接纳不同的意见,方能成就宽广的胸怀。同事之间朝夕相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其中意见相左处,应相互包容。能将心比心,善解他人,才显涵养。看天下江河,一如长江,日夜不辍,不抵海不罢休,这样一股毅力也是我们所需要的。不要为一时的挫折而停滞不前,从此消沉光阴。我们要认准自己的理念和信仰,不气馁,不转移,总有一日希望的曙光会引导你前行,只要你随时准备。 人心就如一杯刚取的江水,其中难免有些杂念,浮躁时,不如静思一段时日,等虚浮之物沉淀,就可怀一颗本心,安然去做自己的工作,没有抱怨,没有包袱。《老山行纪》便是一方涤心良药,平日若有闲暇,不妨细读之、品味老山精神、续写老山传奇。(朱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