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奉献在岗位】谁说高学历人才在野外勘测一线“水土不服”
时间:2011-07-01
作者:刘丰
编辑:刘丰
【党员奉献在岗位】谁说高学历人才在野外勘测一线“水土不服” 【党员奉献在岗位】谁说高学历人才在野外勘测一线“水土不服” 丁院锋,提起名字,在下游局大部分人的脑海中或许一时无法想起,但是只要一提起河道勘测一队那位刚调来我局才一年多的河海大学研究生,那么大家肯定就不会觉得陌生了。踏实能干,是大家对丁院锋的一致评价。他忙碌的身影频繁的出现在大家视野里:他是一队的宣传报道员,在长江水文网上经常能看到他精彩的报道;他也是一队的财务负责人,一队参与的下游局许多大型项目的财务工作都是由他负责;他还是一队的技术骨干,熟练掌握运用多种仪器。他,就是这样一个扎根一线,勤于钻研,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高学历人才。他在基层不断进取、加强学习、踏实工作,这些都是与其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密不可分的。 野外测量工作艰苦而繁重,不仅需要有勇于奉献的精神和过硬的技术水平,更要有坚强的意志。 丁院锋同志是毕业于河海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目前在下游局河道队中,他学历最高,但他能够放下“身架”,扎根基层。在工作中丁院锋同志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研究生而心高气傲。为了更加深入的掌握仪器操作,他谦虚好学,刻苦钻研。他经常牺牲个人时间向河道队的老师傅们学习取经。例如,为了尽快熟练掌握多波速测深技术,他经常加班至深夜,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先自己琢磨,然后再去请教队里的老师傅,反复演练各个操作步骤直至每个细节都彻底弄通弄懂为止;为了熟悉野外作业环境,他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将仪器拉到单位附近水域进行实地操作,观察测量中不同作业环境对仪器采集数据质量的影响,并总结出大量多波速测量经验,通过自己的不懈探索和深入研究,现在他已成为我局多波速测深应用的行家里手。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困难面前,他选择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海区测潮不同于地形测量,不但要克服晕船带来的生理反应,还要处理数据和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工作强度及难度可想而知。丁院锋每次测潮都会晕船,但他深知自己是名党员,在困难面前绝不能退缩,骨子里有股犟劲的他,坚毅的眼神仿佛要向别人证明着:我可没有那么娇气。几十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他忍受着晕船带来的肠翻肚滚,凭着坚强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心,保质保量完成了水样与数据的采集工作,让同船的同事称赞不已,打从心底里佩服这位年轻人。 现今,河道队工作的最大特点是时间紧,工作量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丁院锋深知这样一个道理:岗位没有好坏之分,既然选择了在基层工作,就必须敬业爱岗,做到吃苦在前、奉献在前。地形测量往往是早出晚归,经常吃完晚饭都已是9点多、10点多。而当其他人准备洗漱就寝时,他还要整理当天的资料,准备第二天工作的所需物品,日复一日;内业资料整理时,他充分发挥业务专长,把河道资料处理程序应用的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队财务人手缺乏的情况下,他主动承担起一队的财务工作,利用空余时间将财务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这一年多以来,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节假日和休息天,放弃了陪伴家人的时光,全身心的扑在工作岗位上。有时队里的领导也感到压在他身上的担子较重,问他辛苦不辛苦,每每此时他总是憨憨一笑,摇着头说:“不辛苦!年轻人就应该多学点、多干点”。朴实无华的言语中,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任劳任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良作风。 “把每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自己历史。丁院锋同志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了自己的精力和热忱。一位研究生的能力或许有限,但在丁院锋身上,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在基层挥洒热血、无私奉献而迸发出了无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