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勘测之风物篇(二)
时间:2013-12-16
作者:王悦
编辑:王悦
测行记之风物篇 水文勘测之风物篇(二) 上篇说了芦苇荡,本篇再说勘测过程中的另一番风致——江滩。 “人人当县长,个个自提拔”指的便是在长江下游固定断面陆上地形勘测中,在江边边滩或近岸泥淖区域,每个测量人员都有过陷进泥塘的经历,所以,大家也形象地称之为当“县长(陷塘)”。穿着长统胶靴跋涉江畔,土质浮软,踏之不易拔出,有时不小心,脚抽出来了,胶靴却陷进泥里。这就是“人人当县长,个个自提拔”的原意。 初到滩地还颇有些野外考察的兴味,目之所及皆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江天一览,江水静潺缓拍江岸,江水从中心至两岸由清淡的群青转为浅染的杏黄,江畔洲滩依水而卧,近水处丰润如凝脂,再往里深入则布满龟裂的深褶,踏上去柔软非常,颇有些飘渺一水间的味道。细观之,看似荒草丛生的深褐泥地也有不少惊喜:多足纲挖掘的各式洞穴星罗棋布、蛛形纲在忙碌地搬运食物、甲壳纲或静息不动或舞爪招潮,好一片欣欣向荣。当我还醉心其中时,忽觉脚下猛地一沉,抬头看向前方,众人皆如临大敌状。 前方一方泥塘拦路,大约有近一百米的宽度,中心部分还残余一脉流水,此处只能搭设浮桥了,所谓浮桥,就是用长长短短的竹竿、木板、破雨布之类沿岸但凡能捡到的材料搭设一条通过的路径,以求把体重分散,减小下陷的深度,最终以求顺利通过。 于是,大家开始动手收集泥塘附近的各式竿板布块,以蚂蚁搬家的精神迅速地搭建出一条一只脚都踩不下还圆圆乎乎左摇右晃的天梯,由前面的队员持竿而上开始搭建,后面的队员在通过的同时还要保证源源不断的搭建材料供给,我们就像穷疯了的拾荒人一样逮什么捡什么,泥塘一岸给我们拔的寸竿不留,就这样还是刚刚走到中间,脚埋在半水半泥里,陷不下去也拔不出来,每走一步都要跟泥地抢鞋,最后实在是材料弹尽粮绝,无奈大家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挑选已经走过沾满泥泞的材料中还能使用的再搬到前面继续搭路。 领头的河道勘测中心副主任何良坚持一杆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绝不动摇,丁劳武师傅的压强较大但胜在下盘稳固,走得也不惊不险。可怜我一直贯彻的紧跟队伍原在此处毫无用武之地,每一步都似踏在了棉花堆里,轻飘飘地完全使不上力气,行走间,脚面的泥淖越积越厚,几十步后就再也提不起腿,顿悟:自古脚、鞋不能两全也!只得大声呼唤同事快来助我!在体验了把真人“3VS泥滩”拔河赛后,我的腿终于恢复了行动力。 于是,大家纷纷开始传授经验,移动要快,脚步要稳,绝对不能踩别人踩陷下去的地方,只是万事皆言之易、做之难,虽已有秘籍伴身,我仍是全部精力扑在拔腿事业上,一手还要拎着砍芦苇开路的大菜刀,小心提防刀刃把自己给壮烈了,事后给我娘看照片,母上评价:完全是淑女形象全毁,一代女匪冉冉升起。 终于离岸边只差数十米,却实在是用无可用的材料了,大家决定就这样淌过去,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男队员们确实都能过去,可怜我们姑娘脚小,这次新买的勉强合码的胶鞋靴筒比通用的短近1/3,只能算是雨鞋,走得步步惊心。殊不知越是小心翼翼地走的越慢,越是下陷的深,于是拔鞋的时间就更长,另只脚就持续下陷中,于是进入左右支拙的恶性循环。带路的大哥实在看不下去了,一把拽起我在泥地里飞奔起来,在一连串“慢点,鞋!我的鞋!鞋要掉了!”的惊呼中,终于到了对岸。低头一看,大家满身都是大小的泥块,而我连脸颊上都甩上了一些泥点,不禁都大笑起来,一则自嘲吾辈的狼狈不堪,二则庆祝我们的“劫后余生”。(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