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建设几个层次的思考
时间:2009-06-01
作者:曹双
编辑:曹双
关于文化建设几个层次的思考 关于文化建设几个层次的思考 长江水文的“两个发展”如日中天,“一个建设”如火如荼,五一期间又捧回了全国五一劳动奖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几代水文人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对于发展长河中一些不太和谐的音符,阵营内部一些摩擦的噪声,局领导高瞻远瞩地提出以文化建设为“两个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同时“两个发展”为“一个建设”提供物质保证,使发展和精神走向良性的发展高速通道。做为一名年轻水文人,我为水文事业的欣欣向荣的局面感到欣慰自豪,为各级领导的英明决策、高瞻远瞩而斗志昂扬。“一个建设”是今年刚提出来的发展大纲,我时常思考其紧迫性、重要性、远瞻性。通过深入长江委水文局职工大会各位领导讲话精神,结合本人所学的历史、政治、哲学知识,站在而立之年,我的思考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中国做为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不少文化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文化中也有糟粕,个人认为那就是:“文人相轻”。长江水文发展到今天这个境界,我认为基本可以说是“现代水文”了,“现代水文”的特色是高科技含量、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其推动者和发展者自然是知识分子阶层,也就是当今的“文人”。越是知识分子越有可能“文人相轻”,主要表现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是某方面技术能手,不能接受同行的建议,不肯正视或承认同行的“钻”和“精”,虽然思想深处还有可能认可对方的闪光点,但是表面上往往会摆出一副“惟我独尊”的严肃面孔。“文人相轻”,的升级版本就是:相互拆台乃至相互诋毁,其本质物质成分的较少,面子和精神方面较多。因此个人觉得精神文明的建设内容之一,必须将“文人相轻”的传统习惯改正过来,最好成为“文人相融”,大家团结一致,充分发扬长江委“团结、奉献”的精神,从精神层次消除不和谐因素。 英国大师级学者亚当·斯密认为推动社会进度的思想层动力是人的利己心,人类正是在利己心的驱动下主观为自己忙碌的同时,客观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和丰富的物质财富。本人部分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套用进化论思想,我觉得这个理论有点类似与思想的进化论。利己心在客观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主观上也同时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说,这就导致了内摩擦的不可避免。我认为利己心必须向“利己利人心”进化,内部之间大家合作互惠共赢,讲过去“自己好就好”的观点改进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实际上做为一个饭桌的成员,大家都在吃一个锅子里头的饭,利己心的人是只顾自己碗里有,而利己利人心的指导思想则是:坚持锅里多,这样自己才能多。从社会心理这个层次看,我认为文化建设在这个方面技术上可行。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若将长江水位比作一个人,我觉得文化建设属于自我实现这个最高层次,同时文化健设也有助于我们不同需求层次的个人往更高的层次发展。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助于团队整体创造力的激发、自觉性的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强、公正度的加大、接受现实能力的加大。无独有偶,中国汉朝贾宜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需求层次的由低到高的满足。贾生的观点不足之处是将经济繁荣认作了精神昌盛充要条件,实际上只是必要条件,物质发展了,人的精神觉悟未必会跟着上去。个人认为这也是我们领导在“两个发展”兴旺发达的同时提出“一个建设”的因素之一。 单位文化并非无源之水,时间长了任何单位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有显文化,也有隐文化。文化创建的过程中可以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摒除其糟粕,同时引入先进的合乎自身发展的文化元素。这样在展望前景的时候,我们有信心说:“我们是物质的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务的拥有者”。(曹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