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水文

[毛金峰]象《公仆》那样为党工作

时间:2007-08-13 作者:毛金峰 编辑:毛金峰

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毛金峰]象《公仆》那样为党工作       (电影《公仆》观后感) “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这是影片《公仆》里的主人公谷文昌同志刚刚上任时对天发的誓,也是他对东山县人民的一个承诺!这更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党的干部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生动誓言。 8月10日下午,下游局组织观看电影《公仆》,我与几个同事冒着高温走进了阔别已久的电影院,去接受一次生动的电化教育,感触颇多,看到感动处,禁不住热泪盈眶,颇有收获。 影片《公仆》以生动的艺术手法,再现了谷文昌的动人事迹。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他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打水井、建水库抗旱排涝,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为东山人民造福的生动情景。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良好风气,比如:刻苦学习、勇于创新;一心为民,造福群众;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但我想说的是他言必行、行必果,一诺千金的品质。在影片中,他有两次指天发誓: 第一次,是他刚刚上任,在明清官员治沙的石碑前。为了治沙,他天天在岛上搞调研,走遍了岛上的每一个角落;为了治沙,他千方百计请来了技术人员,并不顾其家庭出身而重用。在暴雨中,他把自己的雨衣给技术人员穿而导致发烧;在技术人员因为帮人写信去台湾而遭到审查时,他又冒着政治风险跑省委、地委,最终还技术人员清白。正是他这样尊重知识分子而又不辞劳苦的工作,在经历一次次失败后,终于取得了治沙的胜利!风沙被制服了!谷文昌带领群众创造的奇迹,永远留在东山的土地上,留在东山人民的心中。 第二次是在面对所谓的“敌伪家属”时。岛上有4700多人被败退的蒋军抓丁当兵,几万村民成了“敌伪家属”,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视。谷文昌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影片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他到一个老母亲刚刚去世的村民家中看望,走出家门时外面站着一大片男女老少——全是被抓壮丁的亲属。这时周围的男女老少给谷文昌下跪了,请求给一个公平的待遇。谷文昌几次请大家站起来,都未奏效,看到老人们几近绝望的眼神,孩子们充满渴求的目光,妇女们五内俱焚的表情……谷文昌说:“既然你们不起来,那我也跪下和你们说话。”随即也跪了下来,并指天发誓!谷文昌以无私无畏的政治胆魄,据理力争,力排众议,终于将“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明确宣布对他们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平等,有困难的一律照顾。一项德政,赢得了十万民心!一个实事求是的政策,团结了十万群众! 人无信而不立。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谷文昌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诺言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分量。为了实现诺言,他忘我的工作着,终于使东山这个濒临死亡的小岛,变成美丽富饶的海岛。他以对党的赤诚忠心,对人民的满腔热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回答了“一个共产党员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这样一个历史课题,全面诠释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的光荣职责。他为人民幸福而矢志不渝带领群众改造山河的壮举,突出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他甘为孺子牛的一言一行把自己实实在在地融入到群众之中。他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心中就永远立着他的丰碑;他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人民,人民就世世代代纪念他。东山人民为他修墓、树碑、建纪念馆,特别是每逢敬宗祭祖的日子,当地群众年复一年地“先祭谷公,后祭祖宗”,这是多么纯朴、动人的深情啊!我们为有谷文昌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谷文昌的先进事迹虽然发生在半个世纪前,但至今仍在闪闪发光、熠熠生辉。他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与时俱进,亘古永恒。我们坚信,虽然岁月的更替,时光的流逝,但是,他的精神必将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昭示后人、启迪来者的宝贵财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