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水文

水文下游局2006年10件大事

时间:2007-01-08 作者:孙泉 编辑:孙泉

水文下游局2006年10件大事 水文下游局2006年10件大事 一、王俊局长与下游局职工一起入海进行全潮测验 2006年元旦,时任水文局副局长王俊、办公室副主任张建生和时任水文下游局局长李键庸与65名职工一起进入连云港海洲湾进行全潮水文测验。 当天下午3点30分,王俊、张建生与同舟3名测验人员一起乘着测验船排序第18号缓缓地向预定海域驶去。 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海上吹着3到4级的风并不断增强。由于气温在零下7度,海洲湾给人的感觉十分寒冷。然而,王副局长不顾长途跋涉后的疲劳,上船后立即与测验人员了解本次测验的具体作业要点,察看船上测验仪器设备、安全保障设施和工作、生活环境。 元月2日零点,20艘测船各就各位,测验正式拉开序幕。在测验过程中,65名测验人员在海上开展了各个水文要素的采集。在40多小时海上泊位的时间里,测验人员与海浪、与寒冷展开了顽强的搏斗。 在寒冷的大海上,伴着波涛汹涌的海潮,王副局长与下游局职工在海上度过了46个小时,送走了2006年的元旦佳节。 二、乘势而上,防汛测报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局5个水情测报站在2005年实现了报汛自动化的基础上,没有满足现状,积极想办法、动脑筋,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水情测报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改造,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升级。 为了提高雨量自计仪精度,我局与相关科研单位联合进行了技术攻关,顺利地将雨量自计仪的精度从0.5mm提升到0.1mm。对各水情测报站配备的丹杰测报系统进行了升级,使该系统从原有的单一压力式增加了浮子式和气泡式,更换了分中心丹杰水位水雨情信息集测程序,完善了测站电压的管理及2小时迟报提醒功能。完成了南京分中心设备设施改造工作和南京站实行6分钟数据24段次报汛。通过精心准备、技术创新,我局九江、湖口、安庆、大通、南京等7个水情测报站运行正常,20分钟内到报率和准确率均为100%,使防汛测报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不畏艰难,精心组织按时完成长程水道地形外业勘测工作 2006年的一个重头戏是水文局下达的长江下游干流水下696公里及陆上地形测量任务。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面对长江下游沙洲多、边滩多、抛石多、芦苇密、杂草多、树林高等特殊的地形地貌,按过去常规测量二至三年才能完成的外业测量,今年,要求我局在二个多月时间内完成外业勘测,这样的勘测速度是我局历史上是罕见的。为了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我局采取了积极主动、坚强有力、扎实有效的措施开展这项工作。 在该项工作进行中,水文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宋志宏、人事处处长鄂德龙冒雨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鼓舞志气。 同时,下游局陆俊、常太平副局长,兄弟单位的樊云、朗理民等几位局领导身先士卒,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水文局机关管理部门的党员、干部同河道测量一线的队员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指导与锻炼,为前方将士增添了兴奋剂,鼓舞了士气,加快了外业测量的进程。 该项任务共施测陆上地形1069.32km2,水下地形1414.82km2。 四、水文经济建设又取得了新突破。 在做好防汛测报和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前提下,我局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千方百计多创收,扎实推进水文经济的发展。全年共承担测绘和水文测验项目71个,承担各种河势分析、防洪评价等报告52个,共签署合同66份,超额完成了水文局下达我局的经济创收目标。 今年横向创收与往年相比,在保持了传统区域项目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一是坚持立足长江、拓展沿海的经济战略又有新突破。始终把立足长江、拓展沿海经济的战略作为我局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首先是把长江下游的岸线开发利用和经济建设作为服务的重点,先后承担了《马鞍山发电厂2×1000MW改扩建工程河势分析、防洪评价及原型观测报告》、《口岸直水道航道整治水文测验》、《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河势分析、防洪影响评价及水资源论证》、《江西核电项目水文测验、地形测量》等大型项目的前期勘测和分折论证工作。其次在沿海业务项目中,取得了向北延申新的突破。河北唐山曹妃甸港全潮水文测验是我局历史上北方最远距离的业务项目,同时也是我局进一步扩大影响,占领更大范围水文、测绘市场的又一新的举措。二是积极拓展技术咨询服务范围,水环境监测对外服务取得历史性突破。 在完成水文局下达的水环境监测任务的基础上,利用我局水环境监测的能力和优势,积极拓展水环境监测的服务范围,承接了某项目水质监测和分析任务,合同额近百万元。为了提高我局科研服务范围和能力,引进了先进的岸坡稳定及渗流计算软件,并成功利用该软件开展一系列的相关业务。 五、大通水文站新站房迁建工作初具规模 大通水文站新站房建设己通过竣工验收,院内道路绿化建设已接近未声。改变了过去汽车不能进站,职工上下班、职工子弟上学难的团难。使大通站生产、生活、办公条件、办公环境得到大幅度提升。此外,大通站水文码头已开工建设。新建设的九勘队水文218轮已实施。 六、在全江率先完成住房补贴发放工作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于2006年10月底前完成全体职工住房货币化分配资金发放工作,共发放补贴款809万元。该项货币发放惠及职工282人,分4批次累计发放补贴款8088916.38元,其中长江委水文局拨款近四分之一,水文下游局自筹600多万元。该工作的完成,解决了职工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推动了和谐单位的建设。 七、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 通过了水利部文明单位的复审;荣获江苏省测绘局“测绘科技先进集体”;南京市2004至2005年文明单位;通过了南京市“市级模范职工之家”验收;科研室荣获南京市“文明科室”称号;局党委荣获南京市农口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八、南京水文实验站码头岸线落实、征用土地规划红线已定       经努力,我局南京水文实验站码头岸线已获江苏省水利厅批准落实,码头的施工设计也已通过南京市水利局评审,等待开工建设。南京水文实验站征用土地的规划红线已定,并通过南京市各级政府及土地部门的认证,其土地规划更变影响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土地征用工作将进入实质性阶段。 九、在职职工首次集中集体休假 组织在职职工分三次集中赴港、澳进行旅游度假。既开拓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水文改革打下了基础。 十、刘开平任局长、党委书记 12月31日,水文局局长王俊、副局长李键庸、人劳处处长鄂德龙参加下游局干部会议,鄂德龙宣布水文局关于任命刘开平为下游局局长、党委书记的决定。(党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