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水文

水文下游局职工博击市场二三事

时间:2005-08-26

水文下游局职工博击市场二三事                    水文下游局职工博击市场二三事                                         你见过这样的水文队伍吗?你看过这样的工作场面吗?如果你没见过,就请让我为你叙说;如果你已经看过,就权当重看一遍。?     我要叙说的是,长江委水文下游局的职工队伍,第一个故事讲叙的是2005年8月18日的故事。     当天凌晨5时30分,38名水文职工乘车离开南京市下关大马路前往禄口机场,搭乘8时05分南京至广州的航班。9时45分到达广州白云机场,10时10分乘车前往台山市广海镇,经过3个小时的旅途,到达广海镇与前期到达的12名职工会合。午餐后,下午3时,召开第一次现场工作会,4时15分乘车前往崖门港,晚餐后召开了第二次现场工作会。会议结束后,立即投入到水文设备下卸到租来进行全潮水文测验的测船上去的工作中。此时,时间已接近21点,天色非常黑沉和闷热,50名水文职工在现场总指挥、水文下游局副局长兼总工刘开平的指挥下开始下卸设备,20多台每个重200公斤的水文绞车从卡车上卸下来是个十分沉重的体力活,一般要四个人才能移动。然而,在重活面前,没有一人“撤退”,而是一个个主动跳上车去争着干。其中有干部,有一般职工;有高级工程师,也有普通测工。可是,卡车上只能容纳几个人,于是先上车的就立即投入下卸水文绞车的重活。没有路灯,没有月光,仅凭着两部手电筒的光亮下卸设备。水文绞车一台接一台地被卸下,其它仪器设备一件一件地从车上搬运到测船上。     21点多一些,黑漆一般的天空终于下起了大雨,大家立即到测船上躲雨,此时,每个人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已经是21时30分了,雨不但没停而且越下越大,这时,刘开平出现在卡车上,大家见状,立即冲入雨中,争先恐后地搬仪器、下绞车。你追我赶,你卸我搬。在下卸水文绞车时,大家喊起了号子,那号子从水文职工的口中自然流畅地喊出来,十分有力,再加上大雨“专谱”的曲子,黑夜里号声显得格外好听、有味……     11点,雨还是没有停,但是,水文仪器已全部顺利安全地装上测船。这一天,38名职工连续奔波了18个小时。    19号早上8点,他们再次来到崖门港,进行安装调试水文仪器,下午3时,副局长胡家庆等38人离开港口前往测区进行全潮测验。这一去,就是51小时---“海上漂”的51小时。期间,为了完成测验任务,38条汉子与风浪、与大雨进行了顽强地拼搏。晕船了,实在坚持不住就躺一会儿继续再干;呕吐了,但为了保持体力片刻后继续再吃。在海上,个别测验人员连续六餐没吃进一点东西但仍然坚守在岗位上。     第二则故事讲的是“远”一点的故事,是5月5日的事情,这么一说其实也不远,蛮“近”的。2005年5月5日,一支队伍在韩江进行水文测验到晚上11点多结束,当他们回到住宿地时,其中有16名职工接到命令,第二天开赴中山市参加狮子洋全潮水文测验。于是,这16名职工5月6日早晨8点乘车前往中山市。经过8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由于前一天没休息好,他们基本上是在睡梦中完成旅途的。5月7日,他们随着“大部队”进入狮子洋水域进行全潮测验。这次,他们在狮子洋水域连续呆了46个小时。     另一则故事讲的是:在进行“山东沾化发电厂燃煤机组扩建工程原型观测”项目时,时值隆冬季节,一马平川加宽阔的渤海湾,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滴水成冰,寒风刮在人身上就像刀子一样。特别是在全潮水文测验时,我们的职工在渤海湾零下10摄氏度的水面上,在没有东西遮挡、风寒刺骨的测船上连续工作40个小时,两个白天一个黑夜。这是怎样的工作环境啊,海流仪只要离开水面,10分钟不到上面的水就冻成冰。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大家一边跺脚、搓手,一边坚持工作。在现场总指挥、副局长陆俊的指挥下终于顺利完成了测验任务。     以上几则事例都是下游局今年发生的,这样的事例在以往的水文勘测中屡见不鲜,一时说也说不完。我现在想说的是,他们都是新时期长江水文最可爱的人。                                          (孙泉8月25日14时10分发送于广东台山崖门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