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水文

搏风击浪战南海

时间:2005-09-28 作者:姚思春 编辑:姚思春

搏 风 激 浪 战 南 海   搏风击浪战南海 广海湾及川岛深水港总体开发规划前期工作地形测量记实 8月28日晚9时,当最后一条测船安全靠岸,标志着长江委水文下游局广海湾及川岛深水港总体开发规划前期工作全潮水文测验工作。接着在刘开平副局长和河道勘测二队范勇惠队长、河道勘测一队王华队长的正确指挥下,全体参加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大家不顾海上连续工作了30多小时疲劳,第二天就完成了仪器卸装和参与了泥沙处理。根据工作需要范勇慧、王华等17位同志将留下来完成水下地形测量工作。由于大家已经领教了这里海浪的厉害,所以留下来的同志心里都清楚更严峻的考验正等候着大家。为了尽快完成任务,30日一早在刘局长、范队长、王队长的统一布置下,兵分三路,一路由王队长率领赶到停泊在南湾码头的测量船上调试安装仪器。一路由陈建新、陆德忠组成赶往珠江口铜鼓航道,另一路由范队长负责,布设测区内的水位站和控制测量。 一、广海湾风平浪静,险情隐含其中 广东的秋天丝毫没有退去盛夏的炎热,8月31日上午当测船驶向测区,开始水下地形测量时,大家早已汗流浃背。老天爷给了我们极大的照顾,海面上风平浪静,前二天的测量显得特别的顺利,大家紧绷的心情也放松了许多,纷纷调整了对测量周期的预测,丝毫的松懈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第三天开测不久,一条测船在山咀码头附近触礁,整个船倾斜在海面上,随时都有倾翻的危险。下午一条测船在施测近岸水边时,进入养殖区,那高出河底一米左右的水泥桩遍布养殖区,使整个工作进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也对大家敲响了警钟,对这里复杂的水域情况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也为保证今后安全测量上了深刻一课。 二、迎着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出工,伴着星月收工 这是一次大面积海域地形测绘,相当于南京市至武汉市的长江主干流的面积,这在我局的测绘史上单次任务中还是首次,为了按期完成任务,测量队员吃住都在船上,每当东方地平线上一轮红日初升时,我们的队员就出发了,在简陋的、狭窄驾驶室内只能保持一种坐姿操作仪器,中饭时也是边吃边干,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腰酸腿麻,连船老大都只喊工作时间太长,当星月高悬时我们才泊好船。迎着海风顶着月光洗个冷水澡到是别有一番滋味。 随着测量进度的推进,从9月7日开始大部份测船都进入上、下川岛南面测量,4~5级东北风伴着一二米的浪高,使整个测船在摇晃中前进,为了安全起见9月14日停测一天。9月15日风浪稍有减退,在王队长的带领下各条船就向指定测区进发,当晚19时30分所有测船返航,这样标志着此次深水水下测量工作基本结束。 三、同热带风暴赛跑 9月17日清晨六号台风查特安形成的热带风暴的影响已显而易见,海面六级以上的大风迎面扑来,人站稳在岸边已经有点费劲,为了赶在热带风暴到来之前完成浅水补测任务,4艘快艇飞驰在海面上,由于潮水高浅水补测进行的很顺利,眼见着任务即将完成。而此时的海面上风越刮越大,浪越起越高,天空黑压压的罩住海面,我们知道暴风雨就要来了。倾盆而泻的暴雨使参加补浅水的同志浇了个透心凉。 四、遭遇风暴,上川、下川岛三地过中秋隹节 9月18日中秋节,由于热带风暴来势凶猛,所有的交通船停航,做控制的、补浅水的同志被分隔在广海、上川、下川岛三地。当小岛不时传出阵阵爆竹声,当地居民都以传统的方式相聚欢度时,我们的测量队员只能用电话和短信传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朋友之间的关切和问候。9月20日风渐小,二个补浅水组和一个控制组去完成因暴风雨影响留下的尾巴。至此整个广海湾及川岛海域水下地形测量工作圆满结束,大量的内业工作正紧张、有序的开展。 广海湾及川岛海域大面积水下地形测量仅用二十二天就保质、保量、安全地全部完成了外业测量工作,达到了局领导国庆节前完成任务的要求,其间发生的许许多多困难和身处的恶劣环境让每位参加者终身难忘。我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亲眼目睹了大家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的整个过程,一件件虽不惊心动魄却真实感人的事迹,却深深地感染了我。(姚思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