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水文

陆如泉:难忘的珠江口水文测验的日日夜夜

时间:2004-08-23 作者:陆如泉 编辑:陆如泉

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陆如泉:难忘的珠江口水文测验的日日夜夜 长江水文下游局广东珠江口航道整治工程水文测验记实 2004年8月18日上午10点,随着最后一组数据的测定,广东珠江口航道整治工程水文测验工作宣告结束。这时,长江委长江水文下游局赴珠江口测量的全体同志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回想一个多月来的战斗,盘点一下这次水文测验的历程,感慨颇多。 一、  任务艰巨,要求严格,地形复杂困难多。 为开展珠江口诸水道的航道整治工程,满足工可研究、配套研究项目、数模研究等的要求,收集研究河段的水文泥沙资料,受广东省航道局的委托,长江委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在珠江口诸水道工可研究范围进行水文测验工作。 本次珠江口航道整治工程水文测验工作共有“洪奇沥、顺德、白坭、黄埔”四个水道。四个水道横跨中山、顺德、佛山、东莞、番禺、花都、黄埔7(市)区,战线长达150多公里。本次的测量主要项目有:水位、水深、流速、流向、流量、风速、风向、水温、含沙量、悬移质、颗分等。测区内共布设21组比降水位验潮站,每组水位在水文测验期间须连续观测36小时。任务要求在一个月内共进行4个水道7个天文潮次的水文测验,每个潮须施测32小时,共布设50条垂线。任务还要求采集测区内河床质沙样76点,垂线悬移质水样共1344点,验潮站定点水样96点,颗分取样132点。 珠江口不同于长江口,长江入海口只是江面宽阔了些,仅有崇明岛一个岛屿,把长江分成了“泾渭分明”的南北两支。而珠江口则是大小河流密如蛛网,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查勘的同志风趣的说,“到珠江口测量就像“迷魂阵”,不知东西南北”。珠江三角洲经济比较发达,水上交通运输繁忙,过往船只川流不息,给我们的测量安全带来了隐患。时值盛夏,气候炎热,给我们的测量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 二、组织严谨,人员精悍,设备精良创佳绩。 自承接了珠江口航道整治工程水文测验工作起,长江委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该项工作十分重视。为了确保该项目的顺利进行,从思想上和组织上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键庸亲自担任该项任务的总指挥。在工作开始之前召开了动员大会,李局长对该项工作的意义、内容、要求、地理概况、水文特征、注意事项作了详细的说明。成立了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常太平为现场指挥及外业、技术、安全等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现场指挥组。组织以河道勘测一、二队为主体及其他各部门骨干共47人参加的特别测量队,其中:高级工程师9人;工程师18人,助理工程师6人;高级技工8人;中级技工6人。可以说,长江水文下游局大部分技术力量都投入在该项目上了。针对该项目的要求,长江委水文下游局在仪器设备方面也作了合理的调整,将现代化的、高尖端的仪器放在最需要的地方。本次共投入GPS接收机(包括信标机)13台,压力式水位计19台;BB-ADCP 300khz两台(套);ZSX-Ⅲ系列流速流向仪20台套;便携计算机(IBM)15 台;甚高频对讲机8台,其他的如水文绞车、铅鱼、采样器等等设备不一而列。 然而,人员是一回事,设备是一回事,人员如何把设备运用得娴熟又是一回事;长江委水文下游局的水文工程技术人员能一次次完成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所完成的任务一次次能得到客户的好评,靠的就是熟练的技术和强有力的事业心,这一次也不例外,当业主——广东省航道管理局的有关领导到水文测验现场检查工作时,同样给予长江水文下游局水文工程技术人员高度的评价。 三、精心调度,积极配合,团结奉献显本色。 参加过野外测量工作的同志都知道,野外工作它不同于办公室座班,要与时间赛跑;与大自然抗争。野外工作最忌讳任务不明;职责不清;做事拖沓,费力费时。至始至终要抱定“多、快、好、省”这个宗旨。稍有考虑不周,势必会造成浪费,扩大了项目成本,增加了劳动强度。这次珠江口航道整治工程水文测验项目负责人、下游局副局长常太平和现场指挥组的同志,从测量区域的查勘;验潮站、测流段面的布设;测船租用及航线;仪器设备的装卸、转运;人员安排、车辆调度;安全生产的布置和检查;测验期间的工作步骤、调整;测量人员的吃、住、行等等可以说是环环紧扣、井井有条。 7月22日上午,刚刚乘了两夜一天火车的测量人员,顾不上旅途的劳顿,顶着三十几度的高温,立刻投入了仪器设备卸车装船的工作,当天就把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好,为第二天水文测验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月23日各个测组陆续开往预定的断面,进行第一轮的(小潮)水文测验,采集分布在测区内的底质沙样。当7月25日完成“洪奇沥”水道的全朝测验后,即刻转移到“顺德”水道。这时,距离最远的有90多公里。我们的测量人员不仅要克服睡眠不足、高温、河道水污染产生的恶臭等困难;还要克服航道众多的困扰,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在这次的珠江口航道整治工程四水道五段的全潮水文测验,都采用了“同期潮位施测”的测量方法,也就是在同期天文潮潮位期间,进行两段的全潮水文测验,每次水文测验需要五天四夜连续作战,这就要求参加测验的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同时还需具有较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洪奇沥”、“顺德”、“白坭”、“黄埔”四水道的全潮水文测验中,参加测验的人员不怕苦,不畏难,高质量地完成了两水道测验任务。充分显露出长江水文下游局的测量人员团结、奉献、刻苦、勤勉的本色。如果不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水文测验或存在畏难情绪,不仅完不成任务、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对下一阶段其他的工作带来影响。在一般人眼里做不到的事,长江委水文下游局的水文测量人员做到了。他们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四段的大、小潮全潮水文测验,创造了一个月内保质保量安全施测7个全潮水文测验的奇迹。事实证明了一点:长江委水文下游局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四、以人为本,情系职工,保质保量保安全。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更何况到数千里之外的“南国”进行水上测量。长江委水文下游局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时刻把职工的冷暖挂在心上。在出发之前,下游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键庸在动员会上一再强调,一定要保护好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一定要保护好国家及个人的财产安全。 根据李局长的指示,“广东珠江口航道整治工程全潮水文测验项目组”在保护好“两个安全”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根据本次任务的要求,制定了安全生产措施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其次,给每个人配备了救生设备;给每个测验小组配备了常用药品及防暑降温物品;再就是由于珠江三角洲经济比较发达,水上交通运输繁忙,过往船只川流不息,给我们的测量安全带来了隐患。万一发生碰撞,完不成任务不说,出现人身落水后果不堪设想。“项目组”的负责同志根据本次测区的所辖海事部门,与他们一一取得联系,以求当地海事部门的协助和支持。由于当地海事部门对水文工作性质的不了解,协调工作极为困难,花费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在现场指挥、项目负责人副局长常太平;项目负责人、一队队长王华;综合事业中心主任仲跻文的几经努力,尤其是得到项目总指挥李局长的具体指示和协调。成功地取得了当地海事部门的支持,确保了本次水文测验的安全进行。 7月29日,长江委水文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长宋志宏利用到深圳出差之际,冒着高温酷暑来到广东中山横门,亲切看望、慰问了下游局在珠江口进行全潮水文测验的40多名水文职工。 当时正逢完成了两个地段小潮的全潮测验工作,宋副局长热情问候和亲切的话语,无疑给职工送来了一片激励,给连续作战而疲劳的测量人员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在每两次测潮的空隙,指挥组要求测量人员做好四件事,一是把测验资料校、对、整理完毕;二是把水样分析、处理完毕;三是对仪器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检查、整改完毕;再就是吃好、玩好、休息好。使全体测量人员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战斗力。 8月12日,是长江委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赴珠江口全潮水文测验人员一个难得的休息日。三次连续全潮测验和近期高温,使测验人员的体力、精力消耗较大。为了使大家放松一下心情,尽快恢复体力和精力,正在测验一线的该局工会领导组织大家到当地一家公园进行休闲娱乐活动。通过棋牌、球类、钓鱼、放排、游泳等各项活动的开展,恢复了体力、放松了心情,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本次全潮水文测验任务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经过长江委水文下游局赴广东珠江口全体测量人员的共同努力,于8月20日终于保质保量地、安全地、全面地完成了珠江口航道整治工程全潮水文测验工作。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只能说明过去,在未来水文事业的各项工作中,长江委水文下游局的全体员工,将会秉承优良的光荣传统;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让我们共同为长江水文事业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而继续努力吧!(陆如泉)
关闭